在贞观之治中,李世民是如何整顿朝廷官员的陋习的?

4697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继位不久,深感朝廷的官员有许多陋习,他下决心要整顿吏治。

从哪方面下手比较好呢?他觉得朝廷之中一些低级的小吏受贿成风,从而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就从这里下手吧。

如何来治理呢?苦思良久,想出一个“高明的”办法来。

他暗中派人,到朝廷的要害部门去办事,在办事过程中对办事人员进行行贿。

有一个令史,因为是实权部门,油水很大。平日里收礼收惯了,他没想到这次是李世民亲自下的“饵”,看到有人孝敬了一匹绢,就坦然的接受了。

这一下就让李世民抓了个现行,于是 发话了,对于这样贪赃枉法的官吏,一定要杀了他,好以儆效尤。

image.png

民部尚书裴矩听说了,马上要求觐见皇帝。见到李世民后,他直接坦诚个人观点——对皇上的决定他持坚决反对态度。

他对李世民说,官员受贿,自然是不对的。但这个官员和送财物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贪赃枉法的关系,只是经不住眼前的诱惑,掉进皇帝设置的陷阱中而已。

说完法理,又开始旁征博引,说起孔圣人的理世思想来, 提倡后世的统治者,要用崇高的道德来引导民众,要用高雅的礼俗来教育民众,这样才是管理治理国家的正途。可是现在皇帝派人钓鱼执法,设置陷阱,引诱官员贪赃枉法,不符合以道德感化教育民众的原则。

李世民当政初期,还是很重视大臣的建议的。自己有什么执政偏差,经大臣的力谏,自己一旦想通了,马上就能知错就改。

image.png

后日,李世民召集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在朝堂上公开表扬了裴矩。说他作为民部尚书,看到皇帝的缺点、错误,能够勇于指出来,敢于担当,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表扬完之后,又对朝臣们提出要求来,要求每一个官员都要学习裴矩的这种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并且把这种精神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长治久安的高度。有了这种精神,皇帝的缺点错误就会得到及时纠正,国家的制度措施就会越来越好,国家就会实现大治。

最后又来个历史性的总结: 得天下,靠的是仁义,所以国祚延续了近800年;而 一味的使用“诈力”,所以总共才统治15年,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image.png

为了广开言路,李世民又下令,不管是朝廷大臣,还是乡野草民,只要能为朝廷建言献策的,一旦被采用,皇上就会重重有赏。

此令一出,得到朝野的积极响应。这日,坊间有人给李世民上书,希望皇上能清除身边那些佞邪的臣子。

李世民看完奏疏,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哪个是奸佞的臣子吗?”

上书之人回答说:“我是草野之民,自然不知道朝堂中谁是佞臣。但是请圣上做一个试验,您假装发怒,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果有人不怕 ,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那人一味依顺圣上的意见,必定是奸佞的小人。”

李世民听了之后,一细想,这和上一次的“钓鱼执法”不是同出一辙?于是转头对宰相封德彝说:“看流水是清是浊,关键要看水源。君主就是施政的源头,百 臣子就像那流水。如果君王使用欺诈的行为,反过头却要求臣子们行为忠直,这就好像水源是浑浊,却希望流水是清澈的,能做到吗?”

然后,唐太宗又对上书人说:“我想让天下人都做到真诚守信,但不想用伪诈的方法去破坏社会风气。你的建议虽然是有效手段,但我不能去实施。”

虽然没有采纳上书人的建议,但李世民觉得他主动为朝廷献策的想法是对的,精神可嘉。于是给予了他丰厚的赏赐。

从此以后,政府广开言路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果然朝堂上下人人踊跃献策,再加上有“ ”的务实, 这个老倔头子的严格把关, 政府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最终李世民达到了“贞观之治”的预期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盛度:北宋著名政治家,一生尽职尽守不拉帮结派

盛度:北宋著名政治家,一生尽职尽守不拉帮结派

三国时期的五大美人你认识几个?五大美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五大美人你认识几个?五大美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上三个刘姓雄主,刘备、刘邦和刘秀他们有多厉害?

历史上三个刘姓雄主,刘备、刘邦和刘秀他们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