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贺英年早逝留下惊艳绝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后半句是什么?
3797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的后半句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 》中评价 :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李贺是继 以及 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与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以及 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同时,也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多有同情,政治上也具有进步倾向。
被誉为诗鬼的李贺曾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结果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现下半句!
诗鬼李贺仕途惨淡,寄情于诗中
李贺的出身不凡,他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之家,是 的叔父李亮的后代,就是唐宗室的远支,也算是出身贵族了。只是,到了李贺父亲李晋肃之时,早已是家道中落了。
举 不得的李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往返长安,这也许是凭借皇室远亲的身份以及良师益友 的举荐,虽说他在极其重视 成绩的 做了几个小官,但他的经历却依然可以说是仕途惨淡。
当他被命运击垮,并且再也不复当初志得意,而是满含忧含愤的离开长安之时,他便把悲愤寄托给由 所制、 所迁的金铜仙人上,由此写下了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便包含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更是像一声沉重的叹息,伤感情绪由此蔓延开来。
对此, 曾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中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在途中所作。当时,李贺他“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这《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是他的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以及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英年早逝,留下惊艳诗句唐朝竟无人能接
在离开长安之后,李贺便一路向西,他曾做过3年的军队 。当时的唐代已经显现出了动荡的苗头,割据势力猖獗,而后无路可走的李贺强撑病体回到了河南家乡,不久后便病死,享寿二十七岁。
然而,虽说李贺仕途惨淡,但他却给人们留下了惊艳的诗句,而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句。
倘若上天也有感情的话,那么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以此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同时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这便是李贺诗中含有的情感,但是,即便是在著名诗人辈出的唐朝,也竟然没有人能够对出工整合适的一句,这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因此,这首诗也成了李贺最佳的代表作之一,对唐朝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不少的才 将“天若有情天亦老”当作上联,想要谋得一个下联,但唐朝却最终无一人能接上,而 宋词的发展,又将文学推向了高潮。
两百年后,宋朝一才子终对出完美下联
到了北宋时期,孙洙在《何满子·秋怨》中这样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作为北宋的著名词人,孙洙写的这首词道出了天的无情以及人的多情,有一种悲秋迟暮的凄冷之情,但是其对仗并不工整。
而北宋末的词人 在《忆秦娥·别情》中也尝试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作为一首词,万俟咏所描写的是情人间的离别之苦,但是表达口语化,虽有文人词的凝练以及韵致,却还是不够绝美。
只有宋朝的大才子—— ,在一次与友人的宴会上,对出了一个工整的下联。
当时,石延年借着酒带来的灵感,说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当下酒席上,顿时是鸦雀无声,诗友们在仔细的感悟了一番之后是心服口服。石延年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对句,不仅其声律词义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融为了一体。
而这副对联虽然是经过了两百年的时间,才终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对联,但不得不承认,上下联的对仗确实是非常工整的,是一副难得的佳对。李贺与石延年两人虽然没有能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两人对文字的理解,却非常奇特的对上了信号,不得不说,中华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的话,那么他也会老;而月亮如果没有感情的话,那么也就没有阴晴圆缺。人生的变迁与聚散,就在盈亏之中不断上演,我们无法改变起伏不定的人生轨迹,就如同无法掌控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一般,即便如此,如果能够在温柔的月色中,寄一片真情与豁然,能后为下一个团圆和完满而期待的话,那么人生中的无奈也便不显悲凉了。
小结
人生总是难得圆满,此恨古难全;月色皎皎如水,亦有阴晴圆缺。诗人们借助诗词歌赋,把自己的情思寄予一汪清辉之中,体悟到月亮与苍天同寿的哲理寓情于景,温凉、澄澈的多情之月,便显得分外可人了。
李贺虽才华横溢,却可惜天妒英才,在27岁的时候就死在了昌谷故里,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唐朝诗坛的一大遗憾。如果李贺年寿长些恶化,或许能在诗坛与李白、 相提并论、一决高下也未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