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大唐是如何在八年之间迅速崛起的?为什么李密和杨玄感会失败?
989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唐是如何在八年之间迅速崛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穷奢极欲,已经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死多少人的问题。
建东都、开运河、游江都、巡雁北、踏祁连山,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帝国大项目。
三征高丽、百万人送死,让刚刚统一的大隋再次跌落到了分裂的谷底。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他第三次下江南,自暴自弃地赖在扬州不走了。
杨广不愿再踏足那个寄托统一梦想的关中。所以,不是天下放弃了大隋,而是大隋放弃了天下。
起义军风起云涌、军阀趁势割据,大隋之后即将迎来又一个分裂乱世。而至于这个分裂乱世,会持续多久,我们真得无法猜测了。
但是,仅仅八年时间,一个崭新的帝国就重新立了起来,它的名字叫大唐。
01.洛阳:魂牵梦绕多少豪杰
杨广第二次征高丽的时候,负责督运粮草的 杨玄感,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造反了。出自关陇豪门的 ,也从关中赶到杨玄感处,跟他一起造反。
至于为什么造反,就是因为杨广的各种折腾,让 彻底丧失了信心。这伙人就是想换个 ,你杨广生命不息、折腾不止,那就换掉你。
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带着军队,迎着回防的杨广、正面刚,灭了皇帝杨广就能接手大隋。
中策是占定关中,拿下大隋的政治中心,然后以关中制中原、霸天下。
下策是占据洛阳,因为洛阳离黎阳最近,先割据一片土地再说,然后观天下形势再做打算。
上中下三策,虽然是从冒险到保守的排列,但李密的真正意图就是上策和中策,因为这是取天下之策。
但是,杨玄感却选择了下策,就是要先占据洛阳再说。杨玄感的起义军,顿兵洛阳坚城之下,起义也就坚持了两个月,就被杨广扑灭了。
国内矛盾已经如此尖锐,但是杨广还是执迷不悟,继续不管不顾地发动了第三次征高丽。大隋就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分裂,普天之下要么是 、要么是 。
李密在杨玄感兵败后,跑到了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取得了瓦岗起义军的支持,再次继续造反 的大事业。
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寨起义军迅速壮大,成为隋末乱世的一股日益做大的造反力量。这个时候,摆在李密面前的同样是上中下三策,要么迎着涿郡的杨广打、要么割据关中、要么占据洛阳。
但是,李密仍旧选择下策,就是占据洛阳。他比杨玄感成功,在洛阳实现了割据。然而,他却没有机会再问鼎关中,而不能问鼎关中,也就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了。
为什么李密和杨玄感都会选择下策?
原因就是起义军不是正规军,虽然有杰出的领袖,却没有坚强的领导集团。这伙人的目光就是洛阳,因为这里是家乡,异地作战不会得到军队的支持。所以,纵有谋天下的攻略,却没执行攻略的力量。
02.山西:大唐来自山西
天下汹汹已经不可逆转。
到了这个时候,大隋山西留守 ,终于按捺不住了,在公元617年7月誓师起义。
山西是一片高地,向东扫荡河北、向南威势洛阳、向西略取关中,而取天下之策就是取关中。
所以,同样出身关陇豪族的李渊,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兵向关中。李渊大军沿着汾河谷底、杀向了黄河蒲坂渡口。
李渊要攻略关中,同样不容易。
山西北部:突厥可汗虎视眈眈,马邑 周(已投靠突厥)跃跃欲试。
李渊的策略是交易:答应突厥人只要大隋的土地、不要大隋的财富,而大隋的财富全给突厥可汗。
山西南部:李密的洛阳势力,瓦岗起义军已经成为谁也不能忽视的军事存在。
李渊的策略是称臣:尊李密为起义盟主,山西起兵就是为了响应李密造反的大事业。
扣关之路:霍邑(今山西霍州)由隋将宋老生把守、河东(今山西永济)由隋将屈突通把守。
外部形势,李渊可以把战争矛盾转化为关系攻略,但是扣关之路就只能是不可调和的战争矛盾了,所以李渊就必须采取战争手段。
隋将宋老生不是据险固守而是主动出击,被势头正猛的李渊大军击溃,战争手段是打野战。
隋将屈突通却是固守河东、死不出战,李渊只能选择强攻,战争手段是攻坚城。
李渊的起义军不怕野战,因为起义造反就是奔着打仗这个主题去的。但是,李渊却担心顿兵坚城,因为他需要时间,要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略取关中。
于是,李渊再一次转移了矛盾:战争手段变成了地理手段:少打仗、多走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本来的计划是:攻取河东后,由蒲坂过河;实际执行则是:围河东不战,绕道龙门渡河。
李渊大军渡过黄河后,占据了大隋的永丰仓。在这里开仓放粮、争取支持,同时也获得了补充。而后,再接再厉,主攻长安、扫荡关中。
03.关中:李渊再次施展关中攻略
自周以来,就一直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因为关中是一个最有保障的后方,这里既有粮食又有形胜。
但是,关中制中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原局限在河南一带。
但是,当中原已经膨胀到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时候,关中就彻底丧失了优势,它没有力量对抗已经膨胀的中原。
所以,秦战国和 的模式是:以关中形胜加巴蜀财富,继续演义关中辉煌,继续成就“得关中者得天下”的铁律。
秦汉如此, 和大隋依旧如此,甚至发展出关中形胜加四川财富、再加荆襄财富的模式。
因此,大唐来自山西,却要成就关中辉煌、实施关中攻略。
占定长安之后,李渊面临来自陇西与河西两股力量的压迫。所以,要施展关中攻略,就必须解决关中的后方压力。
陇右军阀薛举,先是出陇山(六盘山南段)、取扶风,进攻关中。但是被 给怼了回去。
然后,薛举再出六盘山、攻泾州(今陕西泾川),直接威胁长安。
成功从来不能拒绝运气。
正当薛举大军即进逼长安之时,薛举突然暴毙。老军阀薛举死了,他的儿子小军阀薛仁杲,镇不住手下的强兵悍将,所以只能向李渊投降。
至于河西,大唐只派了一个安兴贵就搞定了河西军阀 。安兴贵先是假意投靠,再是劝其投唐,后是引 政变。公元619年5月,李轨被押到长安斩首,河西平定。
在略取关中的同时,李渊任命从侄 为山南招尉大使,兵巡巴蜀,连下巴蜀三十州,同时受降军阀朱粲。
公元619年,李渊封李孝恭为信州总管,经营巴蜀、重庆和荆襄一带,并在这里打造战船,着手准备南方战事。
至此时,李渊已经具备了复制 和汉高祖统一天下的资本,携关中形胜、兼巴蜀富饶,同时还据山西形胜。
李渊攻略关中的时候,山西只剩下西南一角,原因是李元吉没守住。后来,李世民在柏壁之战击溃了宋金刚所部,把马邑军阀刘武周赶至草原,才算解决了山西问题。
04.北方:一场五五开的争霸较量
中原已经膨胀,涵盖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地区。所以,虽然关中铁律还在,但是铁律要继续铁下去,就得注入人的意志因素。
这个时候,李渊的第二子李世民发挥了绝对的担当作用。
首先,李世民一再坚持,大唐不能放弃山西高地,并在柏壁之战实现了山西战场的逆转,赶跑了刘武周。
第二,就是在五五开的中原争霸战争中,李世民担当洛阳战场主帅,他 地打败了 和 这两大军阀。
公元620年,大唐终于开 了统一战争,他们要的不是东都洛阳而是整个中原和整个天下。
第一个对手就是消灭李密、趁势做大的王世充。王世充控制了东自汴州、西至崤山、南抵襄阳的大片地区。
所以,大唐帝国要靠战争手段解决王世充。洛阳之战,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关键决战。
兵出潼关的李世民,并没有挥军总攻洛阳,因为洛阳实在太难打,而是采取孤立洛阳的战术:就是一面围攻洛阳,一面拔掉洛阳周边的要塞。
洛阳南面的伊阙(今洛阳以南的龙门),连接南阳、襄阳在内的江汉平原,李世民派军拔掉。
洛阳北面的怀州(今河南沁阳),与洛阳隔黄河向望,李世民派军拔掉,同时过河占据黄河以南的回洛仓(洛阳的主要粮仓)。
洛阳东面的洛口仓,也是李密攻略洛阳的重要基地,李世民同样派军拔掉。
如此攻略之后,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就对王世充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
但是,李世民这是在冒险,因为另一个大军阀窦建德已经割据了河北与山东,正在虎视眈眈地观望中原战场。
在大唐与王世充势均力敌的时候,窦建德可能会观望;但是当王世充困死洛阳的时候,他不能再观望了。
窦建德先是劝双方停战罢兵,然后大军西进。公元621年3月,窦建德的大军占据了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州)。
摆在大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退守关中,等待力量壮大、再图中原;二是力战不退,把王世充和窦建德捆在一起打。
第一条路很安全,却失去了全部战果,同时残弱的关中正是趁着中原混战才重新彪悍起来,退回去就不见得再有关中制天下的机会。
第二条路很冒险,因为洛阳有王世充、河北有窦建德,李世民的大唐主力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略定关中,大唐是趁着乱世、依靠运气;中原争霸,大唐只能靠将士坚韧、意志顽强了。
就如不能放弃山西一样,李世民同样不能放弃中原,他的选择是与窦建德开打 。
窦建德的大军摆开阵势,要约李世民决战。
而李世民的大军偏偏迟到了整个半天,直到日中午时,唐军才摆开阵势。
而就是这半天的时间,消磨了窦建德大军的士气,五五开的决战,李世民取得了小小的优势。
于是,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一战封神,他不仅击溃了窦建德的大军,而且俘虏敌魁窦建德。
虎牢关之战后,北方战事基本宣告结束,大唐将不可阻挡地成为一个新的统一帝国。
05.总结:北方是统一基础,新帝国再一次诞生于关中
南方主要存在三股割据势力,一个是南朝梁的 后裔,趁机崛起,割据荆州地区;一个是江西军阀林士弘,定都豫章;一个是江 阀杜伏威的大将辅公祏,割据大部分的南方。
但是,南方抵挡不住北方,更何况是一个分裂的南方面对一个统一的北方。
于是,公元624年,唐军在攻灭辅公祏后,再一次实现了天下一统。
大唐统一,再一次成就了关中辉煌,但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中原无限膨胀,小小的关中已经制不了如此大的天下。
而李渊和大唐,之所以还能在这个时候成就关中的辉煌,或者说是一次关中逆袭,有这样几个原因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大唐来自山西。而且,它始终没有放弃山西。拥有山西高地的大唐,占尽了攻略天下的优势,他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需考虑进取的速度和效率。
二是天下一直大乱。大唐才有可能打造关中加巴蜀的模式,甚至出兵洛阳的时候,河北的窦建德还在与大唐结盟。
三是巴蜀平定的太容易。李孝恭可以说是大唐平定南方的第一功臣。他不仅为大唐快速拿下了巴蜀,而且提前做好了攻略南方的准备。
四是大唐有一个成熟的领导集团。李渊起兵的时候,是52岁,年龄很大,却有着老辣果决的智慧。所以,实施略定关中之策,李渊绝不拖泥带水,没有杨玄感和李密的犹豫。而李世民、李孝恭这些年轻子侄,是血缘基础上结成的精英集团,不仅有着 的能力,而且有着血亲家族的忠诚。
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两个超高流量的历史人物。所以,夹在他俩之间的李渊,就显得非常暗淡。
但是,李渊虽然当不成一个好家长(活着的时候就子嗣相杀),但却绝对是一个雄才之主。
他拥有着与 一样的雄才大略和捭阖手段。
能把战争矛盾转变成关系攻略,财诱突厥、尊盟李密,大唐才能从山西进入关中。
中原争霸,稳住窦建德,才能为李世民攻打王世充、争取时间。而且,李世民前线作战,主持关中物资输送的,就只能是他这个老爹。
还有幽州的 、江淮的杜伏威,这两股力量一直是大唐的盟友。他们可能出力不多,但是不添乱、壮声势,也是乱世争霸的重要资本。
所以,这场最有效率的统一战场是关中模式与精英集团的结合。当然,大唐不能拒绝好运气,对手反映太慢,就是大唐的好运气。而统一的华夏,也不能拒绝这样的好运气,仅八年时间,大唐帝国便乱世诞生、再续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