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死得有多惨?千刀万剐都难以覆盖心中之痛!

429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之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袁崇焕是 晚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当明朝将领在后金( ) 的进攻下,一再溃败时,他率领部下打赢了“ ”“宁锦之战”,并在“己巳之变”打败围攻北京的后金(军队)。

后金 、 都曾经与袁崇焕打过仗,但都没有得到便宜。对于他们而言,袁崇焕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袁不死,后金难入”。

image.png

没想到,明朝皇帝自己将这座大山搬走了。1630年(崇祯三年)8月,明朝名将袁崇焕被 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两条罪名,定了死罪,随即处死。

袁崇焕到底死得有多惨?可以从几方面来进行叙述。

一是袁崇焕自身承受的肉体之痛。

对于袁崇焕被处死的情形,《 ·袁崇焕传》以极为精简的语言写道:“磔崇焕于市。”这说明,袁崇焕是受磔刑而死。现代人可能不太理解磔刑两个字,它其实就是“凌迟”,即俗话所称的“ ”。

image.png

磔刑是一种古老的酷刑,发源于秦朝,经过1000多年的变迁后,在明朝发展到鼎盛阶段。在这之前,磔刑有8刀、24刀、36刀、72刀、120刀的种类;明朝则直接升到1000刀以上,是 的“千刀万剐”。

清朝历史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说:“世俗言 寸磔之刑, 四千二百刀, 三千六百刀。”刘瑾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宦官,因过于嚣张被 以“反逆”罪凌迟处死。郑鄤明朝晚期的大臣,因为得罪 温体仁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

显而易见,受刑者在磔刑中往往承受巨大的肉体痛苦,以至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袁崇焕也不例外。

二是袁崇焕作为“卖国贼”承受的精神之痛。

前面说到,袁崇焕的罪名有两条,一是“擅主和议”,二是“专戮大帅”。“专戮大帅”指的是袁崇焕杀死 一事,“擅主和议”指的是袁崇焕与后金(清朝前身)谈判求和——用民间通俗语言翻译一下,“擅主和议”不就是“卖国贼”吗?

image.png

于是,当袁崇焕的罪名出来后,这位拼命保卫过明朝都城的一代名将,顿时成为 的人物。人们恨不得食肉寝皮。在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这天,出现了荒诞的一幕。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在《石匮书》中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刽子手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后,“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袁崇焕是一名 的爱国人士,本可以在京城当一名文官,过着优渥的生活,却毅然弃文从武,冒着生命危险驻守在在辽东前线。在他走上刑场之后,还写了一首绝命诗《临刑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image.png

袁崇焕一直到死,还牵挂着守护辽东前线的事情。当他看了眼前的这一幕后,不知作何感想?那种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吧。

三是袁崇焕的家人受到牵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袁崇焕也不例外。袁崇焕论罪下狱后,他的家人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

袁崇焕没有儿子,他的兄弟、妻子受到株连,被流放三千里。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在“笞、杖、徒、流、死”五刑中仅次于死刑。明朝时期,不少官员宁愿自杀,也不愿被流放。因为那意味着常年生活在异乡,很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image.png

同时,袁崇焕的家产被官府没收。许多人以为袁崇焕当了11年官,家里一定有很多钱,然而他们失望了。袁崇焕家里 。

简而言之,袁崇焕的结局就是 。

《明史》由清朝大臣张廷玉、 等人编撰。在这部书中,作者对袁崇焕的悲惨结局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心理,写了4个字:“天下冤之。”这是说,天下人都为袁崇焕感到冤枉。

image.png

袁崇焕一死,明朝就进入倒计时阶段,“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谁也不曾想到的是,清朝入关后,清朝 皇帝给袁崇焕正了名,平了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明英宗是怎么复辟的?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明英宗是怎么复辟的?

齐国第六任君主,齐闵王是怎么沦落到逃亡的?

齐国第六任君主,齐闵王是怎么沦落到逃亡的?

张骞对汉朝的贡献有多大?促进汉朝对外的交通

张骞对汉朝的贡献有多大?促进汉朝对外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