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千古一帝”?历史上的正反面教材突出好皇帝必备素质!

208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如何成为“千古一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可以明得失。”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明君贤臣的故事,臣子坦荡直言,君王开明纳谏,这样才会带来稳定繁荣的时代。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走过无数的王侯将相,君王善于虚心纳谏便会君臣一心,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幸福。可如果遇到专断独行的 ,那国家就会发生动乱,严重的还会导致亡国。

唐太宗虚心纳谏成就大唐盛世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开创了 的大唐盛世。这与他开明纳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和 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佳话。

有一年征兵。有人建议让不满十八岁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要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魏征却不同意,扣住征兵令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也不发,唐太宗大怒,训斥魏征。

魏征却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

魏征说的唐太宗 ,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image.png

魏征劝谏唐天宗(绘画)

当然,唐太宗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接受的,有时是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杀掉他!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 说,“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 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又在朝堂上当众刁难我,使我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

唐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开创了大唐“ ”的辉煌盛世。

屡次拒绝后还是同意了 的举荐

宋太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同样,他也是一个可以听得进去话的皇帝,与丞相赵普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朝中一个职位空出来了,宋太祖让大臣们推荐合适的人,赵普也推荐了一个人,可那个人是宋太祖非常非常讨厌的人,便没有理会。第二天赵普又推荐了这个人,宋太祖还是没有理会;没想到第三天还是,宋太祖大怒,把赵普的折子撕碎,扔在赵普面前。等于给赵普一个警告。

image.png

赵普向宋太宗举荐人才(绘画)

可令宋太祖没想到的是,第四次赵普没有写新折子,而是把昨天被宋太祖撕碎的折子粘住,又送到宋太祖面前。宋太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于是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周厉王不听民声导致

明君贤臣可以让国家欣欣向荣,那不听忠良之言的国君会有哪些下场呢?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引发的国人暴动使国家陷入危难,周厉王自己也被赶出京城,看看是怎么回事。

周厉王继位后,把山林湖泽改由自己直接控制,等于垄断了自然资源,不让国人进去谋生。国人怨声载道,周厉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相当于特务),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 。“周厉王根本不听这一套,依旧我行我素。

最终,国人终于忍不了周厉王的暴政,发起暴动,冲入皇宫,周厉王吓的逃出京城,最后悲惨的死在外乡。

image.png

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跑(绘画)

国是万人之国不是一人之国,君臣共治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若皇帝专断,一意孤行带来的只有灭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听则黑,由此可以看出虚心纳谏对于皇帝来讲是多么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只想当木匠的明熹宗朱由校,宠信宦官朝廷混乱

只想当木匠的明熹宗朱由校,宠信宦官朝廷混乱

古代的银子到底长什么样的不仅不光,而且布满牙印

古代的银子到底长什么样的不仅不光,而且布满牙印

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又是怎么对待杨广的后人的

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又是怎么对待杨广的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