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仁孝的萧统,为何会因为给母亲“驱邪”背上谋逆的罪名呢?
4589
昭明太子 的老妈丁贵妃死后, 了一番,选了块风水宝地把妻子厚葬了。谁知有一天,太子门前来了个江湖道士,说太子老妈的墓地有晦气,不利于太子的前途,应该找个东西驱散邪气。萧统一听坐不住了,于是瞒着梁武帝,听从道士的建议,在自己老妈的墓地里,埋了个蜡鹅(用蜜蜡制的鹅形物)驱邪。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后来竟成了萧统谋逆的“罪证”,成了梁朝的“ ”。而引发事端的,却是萧统手下一个貌不惊人的小 。
俗话说得好,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当时太子宫中有一个叫鲍邈之的太监,精明强干,很讨太子的欢心,是太子手下炙手可热的红人。太子的老妈去世之后,太子要为母亲做生忌(已故之人在生前的生辰),要求每个太监值宿一夜。有一次太子让鲍邈之值班,鲍邈之竟擅离职守,和宫女鬼混,正巧被萧统撞了个正着。萧统虽很生气,但并没有治鲍邈之的罪,不过自此以后,就对他很疏远了。看到主子不再宠幸自己,鲍邈之怀恨在心。当得知萧统把蜡鹅埋进了老妈的墓地后,他眼前一亮,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跑到梁武帝跟前密报说太子做蜡鹅诅咒 , 。
梁武帝一听, ,心想:好你个萧统,平日见你很仁孝,想不到竟有如此狼子野心,打算抢班夺权咒我死啊!梁武帝尽管对太监鲍邈之的话没有全信,但还是马上派手下人到墓地去挖,果然挖出了蜡鹅。人证、物证俱在,梁武帝暴跳如雷,命令手下把太子抓起来进行审讯。要不是几个大臣拼命死谏,提醒梁武帝不要忘记 时“巫蛊之祸”的教训,恐怕梁武帝早就把自己的儿子逼上了绝路。最终,这位“菩萨皇帝”还算明智,仅把那个看风水妖言惑众的道士给杀了。
不过蜡鹅事件之后,梁武帝就对仁孝的萧统太子心存芥蒂,开始不冷不热了。
萧统虽然侥幸过了此关,但此后每天都在惊恐中度过,生怕哪天自己的亲爹 把自己宰了。日积月累,长期抑郁的萧统终于病倒了,一代博学太子不久就一命呜呼,年仅31岁, 昭明。当时,梁朝的文士听到此消息莫不痛哭流涕,慨叹失去了一位知音。至于鲍邈之,梁武帝的另一个儿子 做了太子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乱嚼舌头的鲍邈之安了个罪名杀了头,也算是给自己的大哥报了仇。
表面上,蜡鹅是萧统的催命符,实际上还是权力这个东西在作怪。生于帝王家,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到处都是地雷阵,每天都得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 ,亲情成了点缀权力的最好装饰物。在血雨腥风的权力斗争漩涡中,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要么成为权力的牺牲品,要么不择手段地夺取最高权力,求得最好的自保,除此之外,别无他选。古往今来上演的一幕幕权力悲喜剧,脱去温情脉脉的面纱,留下的仅是虚伪与狡诈组成的赤裸裸的权力饕餮盛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