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是如何捞钱的最好的捞钱方式就是给朝廷办事

3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 官员捞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image.png

古代的官场上流行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里的“清”并不是清代,而是清廉。那么清廉的知府都能捞到这么多钱,古代的官员真的这么赚钱吗?其实官员的俸禄并不多,就算增加养廉银这笔丰厚的补贴,也远远不及十万那么多,事实上官员们除了俸禄外能捞钱的手段还真的不少。

image.png

先说下养廉银。1723年,皇帝为了整治贪腐鼓励官员洁身自爱,因此增加了养廉银的设置。普通知县一年的年薪也就是四十两左右,就算做到了两江总督一年的薪水也就是一百八十两。这些钱如果是百姓过日子当然是绰绰有余,但是对于身在官场的官吏们来说,他们既要应酬又要照顾家眷,还得时不时的去孝敬上官,这点钱就实在难以维持家用了。

image.png

雍正帝的本意是想高薪养廉,各地经济能力不同发给官员的银两也略有不同。不过养廉银通常比官员的年薪是要高出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个两江总督一年的养廉银能高达1.6万两,就算普通知县也能达到上千两。这么来看,钱数确实开始变可观了,但是还远达不到十万的标准,别着急接着往下看。

一、保护费

image.png

做了官后,腰杆子也硬了不管在民间做什么都比普通百姓有优势,因此很多官员指使手下做起了赌坊、妓院等生意的保护伞。一些聚集民众的场所时常会有人会有口角、大脑以及偷盗的事情,尽管这些地方都会养着打手,可是一旦被人告官,老板都会主动花钱把事摆平,有时还会直接去官府求官府派人去管事。做生意的老板都懂得 ,经常会送钱孝敬知府,为的就是出事时让官府照顾着点。

二、下官孝敬

与外地官员相比,京官额外收入主要靠下官的孝敬。很多京官过的清贫,号称存不下钱,各种支出太多。不过虽然正常收入不高,但是京官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身在京城或者说是陪伴在皇帝身边。官员们都认可一个道理,那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地方官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自然会主动巴结京官。

image.png

但是这巴结的办法也非常讲究,平时不能明着送礼,更不能遇到事了才送礼,这日常的孝敬送着送着都送出了名堂,不同时间不同事件各有各的叫法。冬天送礼叫送“炭敬”、夏天送礼叫“冰敬”、一年中的 、 节、 等各个节日的孝敬机会也不能错过,除此之外官员做寿、办喜事、各种事情等都是敛财的好机会。这样一年到头,额外收入的机会少说也有十几次,官做得越高,来财的机会就越多,那外财可就不止十万了。

三、给朝廷办事

朝廷的国库也经常有钱紧的时候,因此经常会要求地方大臣筹款。这等向朝廷交钱的事看似是破财的事,实际却成了地方官员大肆捞钱的好机会。比如1757年,云南官员向 皇帝进献了一只精致的黄金手炉。这东西当然不是祖传之物,而是需要官员从民间收购黄金制成,对于这样的任务地方官员们都非常高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采购多于总数数倍的黄金。

image.png

这样的工作模式产生后,如果有个别官员为官耿直反而会被排挤,俨然成了不合群的那一个。

由于当官好捞钱,民间还有人集资买官。浙江曾经有几个人一起出去捐了个知县,一个人上任其他人被安排不同职务随后在三年内敛财六十万两,后来因为捞钱太狠被上官发现革去了官职。与这些人相比,那些三年赚十万的知县还真算是清廉了。

参考丨《清全典事例》《清稗类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赵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最终结局如何?

赵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最终结局如何?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甲申国难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甲申国难

如何评价郑樵其人?郑樵的六个历史第一

如何评价郑樵其人?郑樵的六个历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