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翦为什么嫩功成身退?原因是什么
253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的故事。
司马光最初撰写《 》的初衷为了让 明白治国的学问,但在成书之后,它不单单是帝王治国之书,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期挑选了几个《资治通鉴》中有关权谋斗争的故事,真实感受一下历史的魅力,以及司马光的神来之笔。
曾说帝王用"法""术""势"驭臣下,这指的是要隐藏自己的喜好,推行法令,集中权势。皇帝权掌天下,喜怒不留痕迹。而臣子为了身家前途,自然会费劲心力揣测皇帝的心思。二者之间不免产生博弈,皇帝占据着主导权,然而臣下自然尽可能迎合皇帝的意思,如何不露痕迹猜测皇帝的心思又是一门学问。
任何时代的风起云涌都离不开权谋斗争, ,这在 时期表现得更为典型。秦国将军李信、 大败楚军,攻占了 首都鄢郢,攻占楚国两个营地,然而形势很快逆转,楚国军队三天三天不留宿休息,拼命反击,又打败了李信的军队,李信被迫率残部逃回秦国。秦王 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怒,亲自到老将王翦的老家,"我没有采用将军的计谋,果然李信吃了败仗,现在将军虽然病患在身,但能忍心抛下我不管不顾吗?"
王翦推辞道:"我实在病重,不能行军作战了。"
秦王却执意要王翦带兵出征。王翦向秦王要了六十万人马,准备进攻楚国,临行之前,又请求秦王封赏众多良田豪宅。秦王不理解他的意思,"将军何必在此关头担忧家里贫困呢?"王翦说道:"身为王上的将领,虽然有功,但是不能被封侯,不如趁着现在您看重我,赏赐我一些产业留给子孙后代。"
秦王大笑,而后王翦抵达边境,又陆陆续续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后来有人问王翦:"将军您向秦王请求赏赐实在是太过分了吧。"
王翦却说:"王上性情粗暴善猜忌,如今将国内将士都调遣来让我指挥,我如果不以子孙后代的名义,向王上多要些田产,王上反倒会对我产生怀疑。"
君臣之间没有永远的信任,除非依靠利益关系去维系。
秦国能以一己之力灭掉六国,除去自身实力雄厚,还因为其他国家陷入内乱纷争的因素。
当时秦国日夜不停进攻韩、赵、魏、燕、楚, 的即墨大夫听到这个消息,对齐王说:"齐国国土面积广,好几个国家的百 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不断有人流亡,不如王上您将这些人收拢回来,给他们补给,让他们去收复国土,这样齐国可以确立威望,赢得好名声,同时还能消耗秦国国力,不让它过于强大。"
但是齐王没有接受建议,可以说这是齐国一个失败的对外政策。
齐国尽可能用外交手段避免与秦国交战,这也导致齐国君主田建即位四十余年,国内没有遭受过战乱。好在齐国王后颇有才华,能够平衡国内各方关系,但是在王后去世后,新任相国上台,他收受秦国金银财宝的贿赂,为秦国说尽好话。齐国的宾客来到秦国受到隆重款待,外加赠予重金,这导致宾客回到齐国之后,都劝齐国君朝拜秦王,不必修建作战用的城墙,也不要去援助被秦国进攻的国家。秦国使用 政策,轻而易举使齐国放松警惕,从而灭掉齐国。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这样评价道,假如六国能够相互信任,即使秦国再强大,也不至于能灭掉六国。韩、赵、魏 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两国则是韩、赵、魏三国的基础,六国在本质上相互依赖彼此,但是却为了一己之私,内斗不断,最终被敌人趁虚而入,落到灭国的地步。
楚国庄襄王为了挑拨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带重金前去魏国,找到信陵君的仇敌,让他去劝说魏王:"信陵君在外流亡十年,现在回国重掌国家大权,诸侯都听他的号令,这样天下百姓就只听说有信陵君这个人,不知道有魏王了。"
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带礼物送给信陵君,问候他什么时候能做魏国的国君。魏王知道后,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权。由此可见,君臣的关系永远权力当先。
楚国国君考烈王没 嗣,相国春申君为此而犯愁,此时 人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到春申君那里,春申君娶了他的妹妹,不久就怀有身孕。李园让他的妹妹劝说春申君:"楚王现在非常重新您,可是他却没有子嗣,一旦他去世之后让他的兄弟担任国君,哪里还有您的位置啊。不如趁现在没人知道我怀孕,把我送进宫里,如果我生下了男孩被立为储君,那么以后楚国不就是您的了吗?"
春申君听到之后非常赞同,找到机会把她进献给楚王。楚王把她接近宫里,非常宠爱她,随后,她生下了儿子,被立为太子。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他又担心这件事情败露,暗中豢养死侍,准备刺杀春申君。有人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园有不轨之心,但春申君并没有在意。他自认为待李园不错,李园不可能反过来杀害他。等到楚王患重病去世之时,李园抢先进宫,等春申君到来之后,杀他灭口。接着,李园又派出官吏把春申君的家人全部捕获杀了。随后,太子芈悍继位,是为 。
国与国之间也没有永远的同盟关系,永远是以利益当先的。 想要消耗秦国的国力,派水利专家 去秦国游说秦王修水利工程,凿渠灌溉。秦王察觉到韩国的意图,想杀掉郑国,但郑国为自己辩解说:"虽然这样为韩国延续几年的时间,但是如果工程修好之后,可以引水灌溉,秦国就会有更多的粮食。"
可以说是利在千秋的典范,秦王果真让他继续修建,修好之后,秦国关中一带粮食收成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