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手中有五十万大军都没有造反袁世凯七万人为何敢逼清帝退位

832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和 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末年,国力衰弱,在外西方列强 ,对内 运动爆发。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涌出了大量风云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中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镇压 中功不可没,其创建的湘军迅速崛起,不仅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也改变了 的政治格局。

image.png

而另一边,深受湘军影响的北洋军阀,在袁世凯的带领下,成功让溥仪退位,大清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不管是湘军还是北洋军,创建的初衷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同时可以平定叛乱,抵抗外强,而且都采取"兵为将有"的军制,所以理论上这两只军队的实力是大同小异的。

可是同样是手握重权的核心人物,为何袁世凯敢于颠覆清王朝的统治,起兵造反,逼清帝退位,而曾国藩却一直安分守己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军队内部隶属关系差异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武装力量日益强大,如果算上 的 、 的楚军等非嫡系军队,那么曾国藩手上大概拥有50万左右的劲旅。可是军队讲究精益求精,曾国藩实际能调遣的人数主要集中在湘军一派,总数约10万左右,其余部队不一定听从曾的指挥,更不必说一起造反了。而袁世凯带领的北洋新军,创立初期几乎都是由袁一手编配,统一听从袁世凯的指挥。

image.png

后期清政府忌惮袁的兵权,将其革职还乡。委派荫昌指挥北洋军镇压起义军,却发现根本指挥不动,只得重新 用袁走马上任。此事从侧面反映了北洋军内部隶属关系更强,虽然北洋军总数加起来最多7万左右,可都是精锐部队,一兵一卒均为袁所有。

二、两者政治思想观不一样

其实从士兵人数来看,曾的军队人数 ,而两者采取相同的军制,实力相当。但曾国藩信奉的是 ,维护的是封建王朝的纲常伦理,其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幼熟读 ,一生礼治为先,从不以官自傲,因此在攻灭太平军之后,依然以忠谋政,成为了晚清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而袁世凯出生于地主大家庭,自幼随父宦游济南等地,善于骑射,喜爱兵法。但袁世凯仕途并不顺利,曾两度名落孙山,因而对 制失去信心。后在清朝附属国朝鲜的壬午军乱中,调度有方,崭露头脚,同时协助朝鲜训练新兵。

image.png

袁在朝鲜的十二年间,除了进一步加强了朝鲜与清朝的藩属关系,还干涉朝鲜内政,受到了来自朝鲜内部和清朝各势力的弹劾,袁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依然我行我素,处事果断。

回国后的袁大力主张训练新兵,其思维新潮,善于权衡利弊,并不因循守旧,所以后期 爆发,袁顺势反清也不足为奇。

三、袁世凯得到了外界各势力支持

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强调"忠君爱国",而袁的北洋军主张的却是忠于自己,因此列强更看重以利益为重的袁世凯。

image.png

湘军初期使用的武器大多为冷兵器,可见一开始曾思想较为保守。清政府自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后,逐渐成为傀儡政府,列强的要求清政府基本都能满足,所以不会支持与其对抗的湘军一派。

在朝廷内部,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得罪了不少地方势力,所以即使曾起了造反的念头,也是孤立无援。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曾在前期杀人无数,人称"曾剃头",若要造反,极有可能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还会损害同期李鸿章等人的政治利益。

image.png

袁世凯则与之相反,他受到了地方实力派的拥戴和支持,并愿意与欧美各国合作,在维护自己权力的同时,进一步弱化了中央集权,因此袁能取代大清可以说是是天时 。

image.png

历史上的袁世凯备受争议,其掌权期间废除科举制,同时开创了中国警察制度,因 告密、窃取 果实等事件而背负一世骂名,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而曾国藩则留下了"忠臣"的美名。但不得不承认,袁世凯和曾国藩都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醉玲珑》元凌为何这么弱?真的要大结局了吗?

《醉玲珑》元凌为何这么弱?真的要大结局了吗?

雍正刚登基半年,为何他生母就去世了?

雍正刚登基半年,为何他生母就去世了?

母亲是出身低微的妃子,自己被乾隆活活骂死

母亲是出身低微的妃子,自己被乾隆活活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