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朝大臣霍韬为什么受到嘉靖帝宠爱?他又为什么与夏言交恶?

3232

发布:2024-10-22 18:25:21  来自 清风竹间行 觅知友会员


霍韬是明朝大臣,广博多学,后人将他与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合称为明代南海县“三老阁”。

霍韬在嘉靖初年为官,因为支持嘉靖帝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反对群臣所议尊兴献王为皇叔考,而受到嘉靖帝重用。此后为官几十年,最后在北京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大礼议之争,是嘉靖帝一朝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嘉靖帝之前是正德帝,依据以往父死子继的传承习惯,正德帝应当是嘉靖帝的父亲。但事实上却是,正德帝不仅不是嘉靖帝的父亲,两人就连亲兄弟都算不上。虽然同为皇室后裔,但是正德帝和嘉靖帝却还是差了一个血缘的。

正德帝在位之时,并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在正德帝去世之后,就从宗室过继了嘉靖帝过来继承皇位。

因为正德帝与嘉靖帝实际上是一辈人,所以是过继也是过继在明孝宗名下。嘉靖帝继位之后,就想起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来了。管朝臣们怎么说,就想着给自己的父亲挣个皇考来。说白了,其实就是有认回自己父亲的意思。但是已经过继到明孝宗名下了,尊的也应当是明孝宗。所以对此,朝中大部分朝臣都提反对意见。支持嘉靖帝的就那么几个,霍韬是其中之一。

大礼议之争,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光是内阁就是大放血。内阁首辅一个接一个的上任,又因为都反对嘉靖帝尊兴献王为皇考,一个接一个的倒台。除了内阁大臣,朝中其他大臣也算是大患血了。尽管反对者众多,但架不住嘉靖帝铁了心的要做成这件事情。所以在朝中经过这么段时间的动荡,到了嘉靖七年的时候,事情总算定下来,如了嘉靖帝的愿。

当时站在嘉靖帝这边的人,都受到了重用,张璁更是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对于霍韬,嘉靖帝有意将他升任为礼部尚书,但是霍韬却坚决推辞,三次不受,最终说服嘉靖帝同意了他的选择。

你们别说霍韬劳心劳力了这么久,却不求报仇,实在是傻。霍韬傻不傻,隔了这么几百年的时间,小编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拒绝之后,实际上并没有损失多少。

嘉靖帝因为霍韬拒绝了自己的赏赐,认为他的确是一个忠诚的大臣。帮助自己,并不是为了利益,此后对他越发重用和亲近。就算当时没有得到升迁,但是霍韬还是得到了南京礼部尚书的位置。

霍韬能够在嘉靖帝这儿出头,靠的就是大礼议之争的支持和事后的果断撤退。不仅没有让嘉靖帝忽视他,还让嘉靖帝更念他的情。所以霍韬后来和夏言打擂台,尽管一次又一次的让嘉靖帝失望。甚至有一次嘉靖帝气的嘉靖帝都将他下狱了,但是念着当初的情分,最后还是让他出来了,而且官复原职。

说道霍韬和夏言的恩怨,长久的政治斗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霍韬本人的性格。张廷玉评价霍韬:“韬学博才高,量褊隘,所至与人竞。”

霍韬和夏言最初的交恶,是因为夏言建议嘉靖帝修建两个祭祀台,分开来祭祀天和地。霍韬因为不敢得罪皇帝,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贬斥夏言。夏言一气之下,上书列举霍韬七大罪状,还将霍韬所写书信,直接上呈给皇帝。霍韬因此遭到嘉靖帝怒骂,甚至贬他下狱。

出来之后,霍韬就和夏言杠上了。时时刻刻想的就是如何报仇,如何给夏言一点颜色看看。这想法到了夏言掌政,位高权重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清朝名臣王杰:唯一能与和珅叫板的汉臣

清朝名臣王杰:唯一能与和珅叫板的汉臣

朱由检登基后励精图治,却还是发生了悲剧

朱由检登基后励精图治,却还是发生了悲剧

鲁智深与邓元觉激战时,武松为什么要去帮忙?

鲁智深与邓元觉激战时,武松为什么要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