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重臣刘统勋:刘墉的父亲,他到底有多厉害?

248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统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统计,在 276年的历史中,获得过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正” 的臣子,一共加起来只有八个人, (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便是这八人中的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在这八个人之中,有五个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 的老师,才被尊予“文正”谥号。只有三人是凭借自己对国家的功劳而获得,刘统勋正是这三人中的一员,剩余两位分别是 和 。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清朝的官方评价中,刘统勋是足以和曾国藩一较高下的人物。

刘统勋,生于 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700年2月11日),陕西羌州人,父亲刘棨是康熙朝 ,生刘统勋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勋由于出身于 ,自幼便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康刘统勋17岁时,他便考中举人。

六年后,刘统勋又考中进士,被 选为 ,担任编修。在雍州执政期间,刘统勋主要在南书房、上书房等文职机构历练。这些职务虽然多是文字工作,但因为有机会阅读和书写国家文件,因此对国家大事多有知晓,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image.png

等到乾隆继位后,属于刘统勋的时代终于到来。在乾隆上位之初,因为政治经验欠缺,加上父亲 皇帝又留下一班政治强人,所以乾隆只能先继续重用这班老臣。

但是,年轻的乾隆肯定不愿意一直这样,所以他开始有节奏的培养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而年轻有为的刘统勋,很荣幸地进入到 的视线里,成为他重点培养的对象。

乾隆元年,36岁的刘统勋被乾隆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随后他跟随浙江总督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此时的刘统勋并不知道,他这一次的选择,将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此后他的后半生,都将与治水结下不解之缘。

在浙江的两年时间里,刘统勋悉心请教,认真学习,尤其是在老师傅嵇曾筠的教授下,他很快就掌握了治水原理,成为一名出色的治水专家。乾隆三年,完成学业的刘统勋回京述职,本打算大干一场,结果他的老母亲突然病逝,刘统勋只好回老家丁忧三年。

丁忧期满后,刘统勋被乾陵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员言行,结果刚上任的刘统勋屁股还没坐热,就参了张廷玉和讷亲各一本。

当时,张廷玉是 ,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师傅,朝堂之上,乾隆皇帝本人都从不直唤张廷玉之名,而是称先生,可见乾隆皇帝对张廷玉之优渥。

至于讷亲,他是满洲贵族出身,正是当时的政治新星,不但背景深厚,而且还是乾隆皇帝重点栽培对象。刘统勋刚上任就把他们两个各参奏了一本,说他们俩相互勾结,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一时间,整个朝野为之震动,刘统勋简直是在捅打老虎的屁股。

后来,乾陵经过查证后,发现刘统勋的上奏都属实,于是下令将张廷玉和讷亲都给革职,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成为有名的“打虎英雄”。

乾隆十一年(1746年),46岁的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正式开 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当时的刘统勋,可以说是 ,因为当时山东、河南等地的水利治理十分糟糕,当地的百姓们被水患破坏得非常严重。

刘统勋接手后,一方面身先士卒认真落实科学治水之策,另一方面积极打击、弹劾在治水过程中贪污腐败的官员,甚至连乾隆皇帝的老丈人高斌都敢于参劾。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河南等地的水患很快被治理完毕,刘统勋也因此被乾隆倚重,升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image.png

之后刘统勋因为年事已高,主要以掌管文事为主,但乾隆还是多次委派他前往地方治理水患。而刘统勋每次授命之后,都是兢兢业业, 。因治理水患功勋卓著,多次得到乾隆皇帝嘉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时,刘统勋突然病逝于上班途中的轿子内,享年76岁。

乾隆闻讯后,亲自前往刘家吊唁,没想到刘家门楣低矮,皇帝的轿子竟然无法通过,无奈拆了轿顶皇帝才勉强进入刘家院落。吊唁之后,乾隆回到乾清门的门口时,忍不住扶柱痛哭,对随行大臣们说:“刘统勋真不愧为真宰相,朕至此失一肱骨。”随后他下令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推恩令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推恩令起到了什么作用?

屋大维和王莽有何相似之处?结局分别如何呢?

屋大维和王莽有何相似之处?结局分别如何呢?

古代贩卖私盐抓到会坐牢为何卖咸鱼却没有事情

古代贩卖私盐抓到会坐牢为何卖咸鱼却没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