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以海:一生两次错过皇位,最后结局如何?
113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末年,朝廷内忧外患严重,这时候朝中文臣无作为,整天就知道对 歌功颂德。好在此时国家涌现了诸多忧国忧民的奇人异士,才让明朝得到喘息的机会,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明朝并没有把握好这些机会,才会导致最终的灭亡。
在众多抗清义士中,有一位很有代表性,因为他是皇族宗室,被称为明朝“番薯王”。这位王爷曾两次错过皇位,以监国身份坚持抗清18年,在史书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就是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世孙,鲁荒王朱檀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鲁肃王朱寿镛,哥哥是鲁安王朱以派。当初清军入关掠夺,朱以派为了避免被清军羞辱,于是带着弟弟们自缢而死。唯独朱以海选择活下来,他藏在死人堆中,躲过了清军的屠杀。
等到清军撤出去之后,朱以海的兄弟们都死了,所以 帝便让他承袭了鲁王爵位。可惜 ,当上鲁王的一年后, 就杀到了京城,并计划对朱以海的封地山东发兵。
朱以海听到消息后,便南逃到了浙江,随即为南明效力。南明弘光帝为了安抚诸王,就对他们委以重任,其中朱以海就负责守卫台州。
然而南明内部并不团结,很快就产生内讧,给清军入侵制造了良机。很快,弘光帝就被清军俘虏,第二年就被处死了。南明群龙无首,于是剩下的大臣就拥戴朱以海监国。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直接拥立朱以海登基,而只是让他监国呢?这是因为当时弘光帝只是被俘虏,还没有死,如果朱以海登基,就等于 。等到第二年弘光帝被处死后,朱以海的确想过要登基。然而此时隆武帝已在福州称帝,他便第一次错过皇位。
没能当上皇帝,朱以海自然是失望的。隆武帝为了安抚他,就让他辞去监国之职,仍然封他为鲁王。朱以海没有办法,就想答应隆武帝的要求,可是弘光朝大臣张国维、熊汝霖等人不同意,还杀了隆武帝的使者。之后就爆发了“唐鲁之争”,这也相当于是南明内讧,再次给清军入侵提供了良机。
就在“唐鲁之争”愈演愈烈的时候,清军先后攻陷了绍兴、台州、福建等地。朱以海在众人保护下,逃往舟山避难,而隆武帝则被清军俘虏,之后也被杀害。这就是只顾着内讧的后果。
朱以海逃到舟山后,在这里继续主持抗清工作。永历帝 称帝后,他又向永历帝称臣,他态度十分恭顺,就是害怕重蹈“唐鲁之争”覆辙。永历帝为了笼络朱以海手下的人,便特许他保留监国身份,让他在浙东一带主持抗清事宜。
朱以海在浙东一带抗清多年,可惜始终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攻陷了。这次失败后,朱以海就在众人的保护下,逃到了厦门郑成功的地盘。郑成功是隆武帝的心腹爱将,对于当初的“唐鲁之争”,他对朱以海是有意见的。但出于国难当头的原因,他还是暂时原谅了朱以海,并将他安置在金门。
由于金门不产稻米,所以朱以海往往只能用番薯来充饥,从而有了“番薯王”的称号。他知道郑成功不满自己,所以无奈取消了监国的身份,仍然以鲁王自居。又让手下人积极配合郑成功,任凭其差遣,这才让郑成功消除了戒心。
之后,传来永历帝被 绞杀的消息,此时朱以海手下的人,决定拥立朱以海称帝,以便带领大家继续抗清。然而忠于隆武帝的郑成功,坚决反对他们的建议。朱以海也不敢与郑成功正面对抗,也就只好放弃这个想法,于是第二次与皇位错过。
两次没能当上皇帝,让朱以海郁结难舒,身体慢慢也变差了,同年就病死在金门,享年45岁。虽说朱以海抗清18年时间里,有成功阻击清军的事例,也有挑起内讧的过错,但他比起那些只知逃亡的宗室们,还是值得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