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锦衣卫一夜之间被人团灭?历史上他们是怎么灭亡的
267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 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一、锦衣卫的由来
锦衣卫最初是负责皇室仪仗的“仪鸾司”与掌管皇城宿卫的亲军都尉府整合而来。洪武十五年四月,锦衣卫正式成立,作为 的“亲兵”,承担起了作为帝王“左膀右臂”的作用。
除了影视作品中热衷于表现的“特务”职能外,还负责不少其他的工作。既然锦衣卫是由保卫皇帝的宿卫亲军与仪仗整合而来,那么保卫皇帝可以说是锦衣卫的“本职工作”了。
因此,锦衣卫又被称为:“天子亲军”和“上二十四位”。洪武二十年, 就曾命锦衣卫挑选5600名精锐力士随行。浩浩荡荡 人,场面极其壮观,就连锦衣卫的衣服都是统一穿着的。
二、锦衣卫的穿着武器
随侍帝王的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携绣春刀,这一形象便是后世对锦衣卫认识的“标准像”。
首先,我们来说说:“飞鱼服”,飞鱼服上绣有飞鱼,不是平常见到的河鱼海鱼,而是一种龙首、鱼身、有翅膀的图腾。飞鱼服称得上是史上最好看的官服。
其次,锦衣卫们佩戴的武器“绣春刀”一件武器之所以去这么秀美的名字是因为,这种刀的外观本来就很美。刀身全是用金银来装饰,绣春刀加飞鱼服在往皇帝身边一站,一派的富丽堂皇,英姿飒爽。
当然,再美的刀也是刀,一旦需要打架、杀人,绣春刀的实战性能也是毫不含糊的。虽不像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拔刀吓人,但此到一出必然也是要见了血光的。
三、锦衣卫的作用
据《 第191卷》:“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门...
侍卫内大臣密调数十名锦衣卫封锁现场,秘不发丧!
因此,皇帝要出去打仗、狩猎、旅游时,会带上几千个锦衣卫,作为贴身侍卫。皇帝要给儿子们加封亲王,也会派上一队锦衣卫,护送亲王们去自己的封地。遇到边境战事吃紧的情况,锦衣卫们还会被抽调到前线, ,就成了上阵杀敌的正规军。
此外,锦衣卫拥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掌管刑狱的地方叫镇抚司,分为南北两个,南镇抚司负责审讯犯人,北镇抚司负责管理牢狱。
锦衣卫还兼着中央巡视组的任务,有事没事就骑上快马出去传达圣旨、纠察官员、视察民情,天南地北都有他们的身影。
然而,为何这样一个厉害的特务组织,会在一夜之间被人团灭呢?
四、锦衣卫灭亡的原因
据《南明史》第七节中记载: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在平西王 的请求下,清廷决定出兵缅甸,迫使交出明 ,并且摧毁在云南边境地区继续抗清的李定国军。内大臣一等公爱星阿被任为定西将军,率领满洲兵马赴滇,同吴三桂一道负责进军事宜。
因此,锦衣卫一夜灭亡其中的原因一定不简单,原来锦衣卫的死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那个人就是永历皇帝。随着 皇帝的离世, 辉煌的时期得以灭亡。
因此,明朝的残余势力成立了以永历皇帝为首的南明政府。然而随着清军的追杀,永历皇帝四处逃窜。最终,逃到了缅甸国。却不想,缅甸国的内部,也正在发生着一场政变。
缅甸王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了原先的缅甸王,自立为缅甸王。莽白与他的哥哥不一样,他不愿因为永历帝等人而得罪了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谋,将永历帝身边的文武大臣一网打尽,包括锦衣卫的都指挥使。
而此时的永历皇帝非常的怕死,于是,曾写信给吴三桂,求他可以放自己一马。可吴三桂等人那是什么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因此,吴三桂和莽白以“盟誓”为理由,将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等共四十多名文武大臣一起邀请到宫中,随后在暗处埋伏刀斧手,等到这些人到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骗局,四十多人全部被杀,无一幸免。
就这样,永历帝身边仅有不到20个护卫。而永历皇帝本人,也被缅甸王送给了吴三桂,被关押在昆明。公元1662年4月14日,永历帝被杀,尸体被焚。
明朝的故事到这里算是彻底结束。可曾经一度受人尊敬和拥护的锦衣卫又结果如何呢?因为在遭到团灭的锦衣卫里就有锦衣卫的首领,所以锦衣卫的里后面的侍卫里纷纷脱离了锦衣卫投靠了清朝。
由此可见,一个朝代的灭亡也会导致一带精英的灭亡。从逻辑上讲,锦衣卫是为了救主而死,所以死得其所,死的光荣。但是从群主角度来说,锦衣卫死的很可惜。
因此后世的人们,为他的事迹编写了不少故事和小说,甚至将他们的事迹编写成影视剧让大家可以了解到,在历史中还有这样一群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