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之乱的幕后黑手是什么?袁绍导演东汉政权被推翻!

626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 之乱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哦~

,是 帝国政治生活的标志性事件,动乱发生后, 趁乱以武力掌握朝政,皇权虚设,天下进入诸侯割据时期,剩余的三十年其实是生命终结前的倒气。从“生理”意义上讲,十常侍之乱后,东汉政权就已经消亡了。

所以,历史上一直认为,以 、 为首的十常侍,就是东汉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宦官政治,也被当作东汉政治腐败的重要标志。

image.png

固然,东汉末年的宦官们,就像帝国腐烂躯体里的蛆虫,加速了政权的败亡。不过,将政权灭亡的责任推给他们,有点委过之嫌。尤其是十常侍之乱,从头至尾都是由士族集团作为幕后推手,导演的一场政治动乱, 就是最重要的骨干分子,十常侍其实是事件的受害人!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十常侍之乱应该叫“袁绍之乱”,是袁绍一把推倒了汉帝国的危墙!

袁绍一路煽风点火,掀起惊天骇浪

中平六年四月, 驾崩,西园中军校尉,宦官蹇硕计划按汉灵帝遗愿,拥立王美人之子 为帝。不过难度很大,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 在宫门外结集大军,摆出一副随时杀进宫里的架势。

蹇硕软了,只好宣布拥立何皇后的儿子,十三岁的刘辨为帝,史称少帝。

刘辨登基后,何 临朝听政,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录尚书事(即辅政大臣),袁隗就是袁绍的叔叔。袁绍与何进的亲密交往,就开始于袁隗录尚书之后:

image.png

“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然其言。”

长乐太后是指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袁绍指出,要想整治天下,就要选拔贤良,铲除宦官势力。何进非常赞同他的意见,诏袁绍为司隶校尉。在袁绍的推荐下,包括逄纪、何颙、 等一批士人,成为何进的心腹。

这是袁绍的第一发子弹:向何进推荐士族精英分子,为铲除宦官集团做准备。

何进掌权后,蹇硕害怕何进报复,想联手常侍赵忠、郭胜等人,对何进实施暗杀。结果赵忠、郭胜却把蹇硕的计划悄悄透露给了何进,何进不费 ,就捕杀了蹇硕。

蹇硕一死,斗争本该结束了,但袁绍的一席话,让事件风波再起。袁绍提出要对宦官们实施无差别灭绝政策,以防后患丛生:

image.png

“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

何进一听好主意,立刻找妹妹何太后商议,没想到被何太后一口拒绝了:

“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宦官统领后宫是惯例,你把他们都杀了,以年轻的郎官代替,先帝刚刚去世,你让我一个寡妇,日夜跟小郎官们混在一起,这算怎么回事?

image.png

何进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主见,权力比能力大,一听妹妹这么说也有道理,不由犹豫起来。

袁绍的第二发子弹没有打响。他怕何进改变主意,决定趁热打铁,再拱拱火:

“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

何进想搞个折中方案,只诛杀为首几名宦官,袁绍说,现在如果不斩草除根,将来必定 。可惜又受到何进的母亲和弟弟的阻扰,袁绍的第三发子弹又哑火了。

接着,袁绍打出了一枚“火箭炮”:

“詈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image.png

太后不是不同意吗,你也不好违抗懿旨,那就引外兵入京,通过他们来胁迫太后!何进一拍大腿:秒啊!于是双管齐下,一面给董卓下令,引西凉兵入京,一面派亲信 和鲍信回乡招募勇士。

一个贻害天下的决策就这么定下了!

果然何太后害怕了,下令把 们遣散回家。太监们也开始自救,他们一边找何太后、舞阳君(何进之母)及何苗(何进之弟)求情,一边集体登门,在何进面前哭倒一片。

袁绍大喜,大将军,趁机动手,干掉他们!

何进不该软的时候又软了,他动了恻隐之心,劝太监们说:“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董卓马上就到了,你们赶紧回家吧。

袁绍差点气背过去:“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旱决之乎?事久变生,复为 矣!”再不行动,你就要遭遇当初窦武被宦官反杀的悲剧了!

image.png

何进依然不听。袁绍再次扔了一颗炸弹,他假冒何进的命令,让各州郡迅速抓捕宦官们的亲属。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宦官们终于反击了,他们诈称要与何太后做一次告别,又进入宫中,又以太后召见为由,将何进骗入嘉德殿,就在这个地方,宦官们砍下了何进的人头!

袁绍等人得到何进遇害的消息,带人杀进宫中,对太监们实施无差别屠杀,这场昏天黑地的虐杀,导致二千多名太监死于非命,当然也包括张让等十常侍在内。动乱发生后,董卓乘势劫持了逃难中的 ,从此,政权落入董卓手上。

这就是十常侍之乱的过程。

十常侍之乱,袁绍到底安的什么心

从以上过程可见,所谓十常侍之乱,其实是袁绍一手挑起的事端,无差别屠杀宦官既无必要,也不可行。那么,袁绍为何要出此下策呢?他与太监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image.png

袁绍对太监们的仇恨,来自于以十常侍为首的太监们,阻挡了豪门士族集团对朝政的掌控权。

整个东汉二百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围绕皇权,由豪门士族集团、宦官集团和 集团,三大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桓灵二帝时期,随着皇权与宦官集团的联合,士族集团遭受重大打击,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两次“ ”。

一般认为,党锢之祸是宦官集团对士族集团的血腥镇压,其实不然。祸端的起因是豪门士族集团过于强大,对皇权形成了严重威胁,皇权只能借由宦官势力,打击士族集团,这就是东汉末年宦官势力强大的原因。

宦官集团其实不能叫做政治势力,他们对皇权的依赖性太大,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集团,只是皇权的附属品。所以党锢之祸本质上是士族集团与皇权的矛盾,而不是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但是士族集团不能把矛头直接指向皇权,这与 不符,打击宦官集团,说白了是士族集团的“ ”。

image.png

说到这里,袁绍的野心表露无遗:干掉皇权的爪牙,让士族集团掌控朝政,实现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梦想!

袁绍的计划有三步:第一步借助外戚势力,清洗宦官势力;第二步让士族子弟代替宦官,从此内外朝都被士族集团把控;第三步废掉外戚势力,让士族集团成为支撑皇权的唯一政治势力。

前两步计划在动乱中已经明确显露,假如这两部计划都得以实现,朝中是什么格局?外朝官一把手是袁隗,掌握决策权的内朝官,除了何进一名外戚,剩下的都是士族集团成员,本来能力就不足的何进,他能是士族集团的对手吗?

如此一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士族集团,准确地说,是以 为首的豪门集团!到那时,袁家可就远不是“四世三公”了!

这就不难理解袁绍为何如此疯狂了,疯狂得连士族集团内部同仁,都觉得他不可理喻! 说:

image.png

“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他认为皇帝只要不给宦官权力,他们立刻就是小绵羊,杀一两个元凶就可以了,召外兵诛杀宦官,必败无疑。陈琳也提出反对意见:

“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 ,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微处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耳!”

以你的权势,杀几个宦官如同用大火炉烧几根毛一样简单,现在召外兵,就好比手拿着利刃,却把刀柄交到别人手中,国家大祸不远了!

image.png

这么浅显的道理,何进不懂,袁绍难道不懂吗?不可能的。曹操和陈琳的目标是剪除宦官集团过于膨胀的势头,以何进的实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不需要大动干戈。袁绍则不然,他希望把事情搞大,大到要让皇权周边 ,除了豪门士族集团!

所以,不是袁绍糊涂,而是他故意为之!曹操、陈琳算不上豪门士族,所以他们的思想出发点跟袁绍不一致,一时也无法看透袁绍的心机。我估计,这盘大棋背后,应该有袁隗的影子。

从豪门士族到门阀集团,十常侍之乱是征程的起点

如此看来,十常侍之乱其实就是袁绍出于私利,一手导演的政治悲剧。两个意外情况的出现,让袁绍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一是何进不听劝告,导致他被宦官反杀,群龙无首的中央军失去了对抗董卓的能力;二是动乱中少帝 意外落入董卓之手,成了人质。倘非如此,袁绍的计划就成了!

那么,袁绍就是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吗?也不能这么说,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早就掏空了帝国的元气,袁绍只是推倒那堵危墙的手,没有袁绍,这堵墙早晚也会倒塌。

image.png

那么,到底谁该为东汉帝国的灭亡买单呢?对不起,没有责任人,东汉灭亡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甚至可以说,东汉政权只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的历史责任就是:培育豪门士族集团走向政治寡头,为豪门士族集团向门阀集团发育,提供孕育的母体!

建立后,西周建立的宗法制被抛弃,宗法制的破灭,让皇权的支撑力量宗室势力 ,谁能来替补这个空白,成为皇权的护法金刚呢?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轮番登场。

历史证明,无论宦官集团还是外戚集团,都因其固有的短板,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势力,只有强大文化基因注入的儒家士族集团,才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角。

自西汉中叶以来,儒家士族集团经历了武昭宣三朝的发展期,元成哀平四朝的士族阶级成型期,新朝的士族豪门形成期,东汉开国之初的士族豪门集团与皇权的结合期。这四个阶段,士族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政治生活的边缘到中心,他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组织利益集团化之后,走向垄断是必然的政治诉求,东汉的历史,就是一段豪门士族集团,对抗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让自己走向政治寡头——门阀集团的过程。

image.png

侍之乱,正是他们从豪门士族迈向门阀的起点!

综述

总之,十常侍之乱并非史书所说,由宦官主动挑起的政治动乱,而是袁绍及其背后的士族豪门集团,下的一盘政治大棋。因为 外戚内部的意见分歧,及何进的个人能力缺陷,导致事件发生意外,被军阀势力强行干预,从而终结了东汉的政治生命。

从政治的复杂性来看,袁绍将集团利益的获取,寄希望于一场简单的政治事件,失败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本质上讲,十常侍之乱就是一场政治框架重构前的爆破点,是豪门士族集团向门阀集团发展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解珍、解宝死后,宋江为什么拼死要为他们报仇?

解珍、解宝死后,宋江为什么拼死要为他们报仇?

司马昭夺得了刘禅的江山,后来结局又如何?

司马昭夺得了刘禅的江山,后来结局又如何?

刘备的军事才能怎么样?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刘备!

刘备的军事才能怎么样?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