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戈作为中国独有的兵器最后是什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1952
对古代兵器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 ,刀和剑,是世界各地通用的兵器。
但是,在先秦时代的中国,却被一种叫做戈的兵器,主宰了战场。
戈,是古代中国独有的一种兵器,但后来它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原来不是它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人心发生了改变!
它又是被什么兵器取代了呢?
1.“戈的由来”
从“战”、“戮”、“伐”这些与战争有关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戈在当时的地位。
“干戈”一词,也指的是士兵一手持戈,一手拿盾。
那么戈,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戈可能是由镰刀或斧头,变形而来。
前面的金属部分很像是一个“T”字,有两个分叉。
有锋刃的一头被称之为“援”,没锋刃的那头叫做“内”。
“内”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用来平衡重量。
2.“戈的优势”
戈这种兵器的优势,要配合古代的战车才能发挥出来。
先秦时期的战车数量少,但都是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贵族武士来担当。
在当时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前面是一排猛冲的马,敌方当然不能从正面攻击。
而戈,就是为了侧面迎敌,而设计的武器。
配合长长的杆子,戈能发挥“横扫一片”的威力。
能砍、能推、能啄……手持短兵器的地面士兵,很难伤到他们。
在疾驰的马车上,熟练挥舞戈,横扫敌人,确实威力巨大。
可后来的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个“横扫”上面!
3.“戈的衰落”
周礼,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说的是,先秦时期的人们都非常注重礼仪。打仗也不例外!
敌我双方虽然互相不爽,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于是大家先商定好日期,选好战场。
然后各自回去祭祀一番,到了时间,开打!
选择的战场地点,一般也是十分开阔的地带,这样有利于发挥战车的优势。
可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用古代文人的话说,叫做“礼乐崩坏”!
“你战车多,我干嘛要跟你在开阔地带,硬碰硬!”
于是,这时的战场开始变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了。
将领们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奇计百出,而且特别喜欢打埋伏。
他们专挑那种地势崎岖、狭窄的地方,伏击敌方。
这样,戈的“横扫”威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空有一堆挥、扫、啄、推的技能,还没有简单的直刺,收效更大!
于是戈,就被后面加上直刺功能的“戟”给取代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戟”也竞争不过更简单、更有效的长矛,
两边的凸起,也被完全拿掉了……
由此可见,戈退出历史舞台,不是它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而是人们的心思,发生了改变。
但在一堆复杂、诡诈的心思推动下,冷兵器的样式,却演变得越来越简单。
这个规律,似乎还蛮有趣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