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医生有大夫和郎中两种称呼这里边有什么故事存在吗
4073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医生称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古时候的医生有两个称呼,分别是大夫和郎中,这主要是因为地域问题而形成的,其中北方人大多称呼医生为“大夫”,南方人则称呼医生为“郎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无论是大夫还是郎中都曾是官职。
大夫一称起源于夏朝,《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等到 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在战国时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秦汉时期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等到唐宋时依然保留着谏议大夫的官职,直到明清才废除。
郎中一称最早起源于战国,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主要职责就是护卫、陪从,负责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对内充当侍卫,对外负责作战,一直沿用到秦汉时期。当时的尚书台设郎中司诏策文书,在 时置尚书诸曹郎中,此时的郎中作为尚书曹司之长。等到 时,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从隋唐到 ,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成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 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医生这个词是最早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始见于《 唐六典》:“ 医生四十人”,即指学习医学的人有四十人。 开始才有了正式学习医术的,故有了“医生” 之称。医生后来就有了大夫、郎中、杏林等别称。直至近代,医生依然是学医之人的通称,那么郎中这个称呼是在什么时候起被大家当作医生的尊称?
关于为何南北地方对于医生的称呼为何不同已经无法考证,可能跟地方方言有关。只知道在 的时候,人们开始用“郎中”来称呼医生,至于为何这么叫也不太清楚,据说跟一个叫陈亚的御医有关。
此人原本是宫廷御医,医术水相当高超,深得皇上的信任和赏识,使得医生这个职业在当时得到了不少人的尊重。由于他还当时还兼“郎中”这个官位,就尊称他为郎中。时间长了,人们就开始用郎中这个词来称呼那些医术高超的医生,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