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丁汝昌怎么死的?死了为何不能立刻下葬?
1910
盛世文臣,乱世武将,国泰民安之时,自有文臣治国理政,当国家面临战祸之时,就需武将赶赴杀场,以命博个天下太平。
而在战场上拼搏的将士,无论他是战死还是功成归国,都应该算是国家的英豪,受世人称赞。但是历史上有一位将领,殉国自尽,皇帝并没有称赞他的气节,反而对他实行处罚,不许他入土为安。
中国人视死如生,对于死后之事也看的非常重要,不然就不会有专门为安葬而制定的礼仪。不管是“入土为安”还是“死者为大”,都说明了中国人对“死”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死了之后,没有“入土为安”,对于古人而言是一种惩罚。这位不能入土为安的大将是谁?又为何受罚呢?此人就是晚清末年将领,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出身普通农家,父亲以种田维持生计。丁汝昌小的时候,也曾上过三年私塾,后来因为家庭不能承担,最终作罢。
不能读书之后,丁汝昌便开始放牛、摆渡船以贴补家用。少年时被父母送到伯父家的豆腐店学习手艺。
咸丰元年,庐江发生灾荒,丁汝昌父母去世。三年太平军打到庐江,丁汝昌于是参加太平军,归程学启部下。十一年,丁汝昌随同程学启降清,投降曾国荃。
当时曾国荃并不信任这些投降之人,所以每次有对上太平军的战争时,丁汝昌等投降者往往都会被派往最前线。
这里死的人多,立功的机会也多。丁汝昌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普通士兵爬到千总位置上的。后来曾国藩令李鸿章创办淮军,初始调部分湘军过去帮忙组建,丁汝昌便是被调到淮军的一批。
太平军灭亡之后,清廷下令裁军,丁汝昌所在一部在裁军之列。丁汝昌写信反对,顶头上司刘铭对他起了杀心。丁汝昌事先察觉逃回家乡,才保住性命。
丁汝昌在家中呆了几年,郁郁不得志,后来听说李鸿章创办海军,于是投靠李鸿章麾下。在北洋海军期间,丁汝昌对李鸿章所言莫不听从,使得北洋海军几乎成为李鸿章家军。而他本人也得李鸿章迅速扶持,成为北洋海军提督。
与日本的威海卫战役失败之后,丁汝昌带领海军困守刘公岛,在日军的包围中继续与日军对战,便有了悲壮的刘公岛保卫战。
这场战斗从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北洋军弹少缺粮,又无援军支持。艰难的战斗中,连护送求援信的战艇都只顾逃生,军队内士气低迷,请求投降者与日俱增。
而日本方也多次写信招降,威逼利诱却都受到丁汝昌的拒绝。在结局已定的情况下,留下绝笔书,丁汝昌选择服食鸦片自尽。
对于丁汝昌此人,后世的评价呈正反两极化。有赞扬他殉国气节的,也有说他志大才疏耽误了北洋海军发展,致使北洋海军不堪一击的。
当时的清廷对丁汝昌的处置是“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原因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丁汝昌指挥海战失利。
一直到宣统年间,才平冤昭雪,民国元年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