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什么平民和贵族都想商鞅死?商鞅到底做了什么?
164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平民和贵族都想 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高中时期校级历史学霸,我最喜欢的一册历史,就是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讲 变法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十分震动“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句话也堪称整本书的一个总结,任何一个变法者都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勇往直前,如果没有,那样的变法最终只能失败。
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只不过商鞅个人有点惨,在变法完成后,由于变法措施触动了太多的人利益,最终惨死,就当时而言,商鞅的口碑也并不算好,这大概也是所有勇敢变法者的必经之路吧!
商鞅变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改变秦国过去的世卿世袭制,通过奖励军功,鼓励农耕让更多底层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战国四 之首的 ,就是平民出身,后来通过军功逐渐被提拔,最后担任武安君,为秦国的军事扩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世卿世袭的弊端就是一些无能者占据要位,比如 明明只是一个 的官二代,却受其父的影响,能够直接率领几十万的军队,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总体而言,商鞅通过捆绑军功和爵位,极大地调动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打击了原来贵族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秦国的政治框架。所以,以前那些什么都不用做的贵族,现在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也要上战场杀敌,这些人是最痛恨商鞅的。
当然,实际上想让商鞅死的,绝对不止贵族,还有那些平民。
很多人问了,商鞅变法给了平民上升的机会,为什么他们还要恨商鞅呢?通过军功奖赏平民只是一种激励措施,有的人比较冷,他不一定被这种激励所感召,怎么对待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老百姓呢?
商鞅以《法经》为蓝本,制定了战国时期最为严苛的法律《秦律》,通过这部法律,商鞅将什五连坐制度推广开来,所谓什五是将平民按照户数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他们都是秦国发动战争的兵源,一旦前线打仗,秦国就可以通过什五把老百姓集结起来,在 的关键阶段,秦国能够调动几十万的大军,就是依靠这种制度。
所谓连坐就是,在什五中的人,一家犯罪,其他家没有举报,那么一起受罚,这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什五组织的团结,弊端也是很大的,什五中的各户都跟防贼一样防着别人。
在这样强大的法律构架面前,简直就是人人自危,以“秦法”治国,难度系数还是挺大的,这也是秦国在 之后,为何短短十几年就被推翻,那是因为其他各国的人实在受不了秦国的法律。
基本可以说,商鞅变法是一个对国家有利的变法措施,但是对整个秦国的人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比以前活得更累,打个比方,老师让你好好学习,肯定是对你有利的事情,但是你为什么不去做呢?自然是因为累啊!
读书的时候大家都讨厌那个打你,骂你让你学习的老师,等到毕业以后一事无成才想起,当初要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就好了,在若干年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商鞅为秦国所作出的贡献,所以商鞅的个人形象又被无限夸大,他的改革措施也都受到热烈的吹捧。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商鞅变法的内容来说,大多数都是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成果因地制宜的搬运到秦国,只不过最 国取得了统一的成果,对商鞅的评价也应该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态度。
就当时的环境来说,尽管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但是支持商鞅进行变法的 一死,秦国苦“商君”久矣,所以群起而攻之,商鞅被逼无奈,造反不成,兵败被车裂而死。
秦孝公的继位者秦惠文王作为秦国的第一个王,并不是一个昏庸之辈,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可以说是商鞅新法的集大成者,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了立威有一个“南门徙木”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拿太子立威的做法,也就是在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触犯了法律,商鞅借机拿他开刀,为商鞅新法的推行带来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个举动也让秦惠文王在担任太子期间吃了不少苦头,后来继位的时候,他也深知,保商鞅无用,杀商鞅反而更能促进秦法的推行,连法律的制定者都死于这个法律之下,可见这个法律的强悍程度。
所以,商鞅之死,是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以身试法”,使得秦法又进入一个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