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原大战双方阵营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原因
2797
公元1928年,北洋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少帅张学良继承张作霖的位置和军队。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顶住日方的压力,在东北宣布易帜,遵从三民主义,被国民军收编,服从国民政府。
东北军被收编之后,北洋政府完全瓦解,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一统中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呢?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实际上还是几大军阀组成的,大家并不是真的齐心协力。
北洋政府瓦解之后,原先几个因为讨伐北洋政府而达成一致的政治势力,开始因为权力而走向了内部斗争中。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一场新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史称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战争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早在1929年,李宗仁、张发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等人,就打着“护党救国军”的旗号,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战争。不过中原大战真正的主体,还在阎锡山和冯玉祥联盟与蒋介石的战争。
冯玉祥开始与蒋介石的关系很好,北伐战争结束之后,他甚至还起过给蒋介石塑像的心思,被亲信劝解才停止。蒋介石的代言人吴稚晖在曾经发给冯玉祥的电报中,赞扬冯玉祥“一柱擎天,唯公有焉”,足以见得蒋介石对冯玉祥的看重。
两人走向分裂是在北伐战争结束,分地盘的时候。冯玉祥想到原有地盘没有一个堂口便于他接受外国运送的枪支弹药,而自己在战争中出力很大,就起了将河北、北平、天津等地挪到自己名下的想法。
最终却只分了一个山东,冯玉祥想要的地方一个都没得到。如此一来他自然对蒋介石有所不满,后来军队重新编遣的时候,矛盾达到顶点爆发。
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战争中双方召开军事会议,约定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扎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散会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很快拟定一份调动军队的急令:“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记录此命令的参谋官,却因为一个粗心大意,将沁阳多画了一撇,成了“泌阳”。
如果泌阳不存在,很快就会被人发现这个错误。但巧就巧在,河南省还真有一个“泌阳”,而且还是蒋介石重兵所在。当冯玉祥的军队到了泌阳之后,得到的自然是大败。
因为参谋官的粗心大意,一个错别字,输掉了一场战争,实在太过戏剧性,比电视剧还狗血!
一个错别字,远远达不到输掉中原大战的程度。阎冯的反蒋联盟输掉中原大战的根源,还在于内部的持续分裂。
宣布发动对蒋作战之后,阎锡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从职位上看,冯玉祥受阎锡山节制。阎锡山的官比冯玉祥的大,两部又不真是一个军队,难免就有所差异。
作战之初,阎锡山对冯玉祥军队的弹药粮食补给还比较充足。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冯玉祥的部队,渐渐的补给空虚。
与冯玉祥补给不足相比,阎锡山的直系部队,那叫一个舒服。弹药充足不说,每个人还有肉罐头吃。同样是打蒋,差别这么大,哪个部队会没有想法。
每次看见阎锡山部队丢掉的空罐头,而自己却吃不饱肚子,冯玉祥手下士兵就差指着阎锡山的鼻子骂娘了。
随着战争逐步不利,阎锡山的部队,往往不服从最开始制定的计划,冯玉祥算是看清阎锡山的真面目了。
冯的高级将领和幕僚,对于联阎打蒋的战事普遍地存在抵触情绪。而冯玉祥也对阎锡山不满,两个高级将领,虽然有着同一个目的,但是却不能齐心,反而背道而驰,最终迎来的当然只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