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捻军首领张宗禹简介张宗禹是怎么死的?
4607
张宗禹,清朝末期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小名张辉,绰号“小阎王”,生卒年不详,袋盖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生。
张宗禹是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人,家里有千亩良田,家世不错。张宗禹自幼的时候,便受到父亲张富新的严格教育,接受封建礼教管束。张福新原本是指望自己的儿子读书成材,科举取士,光宗耀祖的。可是张宗禹本人却丝毫没有进入仕途的心思,虽然喜欢读书,但是却不屑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如此,长大之后还与捻军一行人混在了一起。
张宗禹的叔父是大汉盟主张乐行,张宗禹后来因为家里出了一些小事故,于是投奔张乐行。当时正准备揭竿起义的张乐行见到张宗禹之后大喜,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个有才的人,于是便让张宗禹当他的师爷,帮办文墨。
捻军雉河集会盟之后,张宗禹领张乐行禁卫军,转战淮北、淮南。咸丰十年,捻军对清军发动大规模的运动战,张宗禹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之封。
公元1862年,太平军封英王陈玉成的,命令进攻西北,进入陕西,当时在豫西地区活动的张宗禹,立即率本部捻军入陕西,与太平军共同作战。两部进入陕西之后,陕西回民群众的纷纷响应,在陕西建开创了大好形势。后来陈玉成被清军俘虏,为了救出陈玉成,太平军和捻军才返回河南。
得到陈玉成遇难的消息之后,还在那跟踪与率军进攻湖北孝感、河南、太湖、千山等地。公元1864年,清军保卫天京,西北太平军为解天京之位,挥师东下,张宗禹率军与西北太平军回合,共同谋救天京。清廷命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湖广总督官文的鄂军、豫军和皖军前往阻击。因此回师东下,解救天京的打算被阻挠。
天京陷落之后,两步兵马君顶合围湖北麻城,但是随即又被陈国瑞、成大吉部所败,只能返回安徽。在太平军和捻军频频遭受打击,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以张宗禹为首的捻军部将,共同推举赖文光为领袖,统一领导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赖文光临危受命,在豫西地区讲捻军和太平军残部合并,成为新捻军,仍然沿用太平天国年号、封号,张宗禹称为梁王。
两军合并,气势高涨,张宗禹率所部又在河南邓州与鲁山两次大败僧格林沁领导的清军。随后张宗禹为了进一步重创清军,采用“打围战术”,率捻军诱引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张宗禹行军路线,忽南忽北,东来西区,拖垮僧格林沁清军的力量。数日之间,越曹县、菏泽、定陶、城武、郓城、巨野、金乡、济宁等地,纵横驰驱,往来迅疾,逼近直隶边境。僧格林沁因此遭到清廷斥责问罪。
这还不算,后来张宗禹见清军不知昼夜追击,已经疲惫不堪,于是抓准时机,率部屯伏于山东曹州葭密寨柳林中,设下北、西、东三面埋伏,以小部兵力向解元集进击,诱敌入瓮。最终成功全歼僧格林沁马队1。1 万余人,杀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文武官员多人,获得捻军最大一场胜利。
此战过后清廷内外震动,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命其率湘、淮军北上攻捻。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建的湘军与淮军,可以说是当时清廷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两部得令,全力追击张宗禹所部,最终将张宗禹所带领的力量镇压。
清军与捻军在山东茌平南镇爆发最后一场战役,张宗禹弟张宗道、张宗先、子张葵儿,侄张振江及程大老坎等捻军将领壮烈牺牲。形势危急,张宗禹仅率10 余骑冲出重围,至徒骇河凫水浮海。经过后人考证,张宗禹最后应该在黄骅县孔庄隐居,20余年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