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索尔战役的参战双方是谁?战前布阵是怎么样的
4090
在菲特烈的面前,洛林亲王指挥的四万奥地利军在布尔克斯朵夫前方排成战列,准备展开决战。
奥地利军左翼的快速军团是由罗布柯魏兹(Lobkowitz)元帅指挥,曾经与菲特烈交手过的奈贝格伯爵担任其参谋长兼步兵指挥官,就是因为他的高机动行军,奥军才得以抢先夺占有利的地理位置展开作战。其麾下配备有两个轻装步枪兵联队,十五个掷弹兵中队,一个龙骑兵联队,一个重骑兵联队,一个新式骁骑兵中队,十六门野炮,还有大量的马车与坚固的防御工事,数量约一万人。
中央军由洛林亲王本人坐镇,其胞弟法兰兹亲王率两个步兵联队与五个直卫掷弹兵中队扼守中央的本阵,数量约四千人。
右翼的主力军则是由贺佐克.冯.安海堡(Herzog von Arhemberg)元帅所指挥,右翼第一阵的华利斯(Wallis)将军指挥三个步兵联队与一个被抽走半数兵力的掷弹兵联队,配备大量步兵炮,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打进布尔克斯朵夫,掳获或击毙菲特烈。老成持重的智将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伯爵(Daun)则坐镇右翼第二阵,指挥四个步兵联队,负责担任奥地利军用以处理紧急状况之用的预备队。位于奥地利军最右翼末端的霍亨.埃姆斯(Hohen-Ems)将军则指挥三个骑兵大队,负责掩护右翼的步兵主力。完全被奥地利人排除在战力外的萨克森军残部,则在萨克森亲王哥塔(Prinz von Sachsen-Gotha)的指挥下,奉命移动到战场的最边缘去,与骑兵一同担任奥军右翼掩护的工作--这是很明显把萨克森军放到不会碍手碍脚的地方冷冻的作法,因为这批萨克森军全是步兵。光是奥军右翼就有超过普军总数的两万人以上兵力。
然后,面对这种庞大军势的菲特烈,其做出的最终兵力配置如下。所有工兵与掷弹兵全部交给亲王费迪南德(Prinz Ferdinand)指挥,配备菲特烈亲卫队的三个掷弹兵大队与四个工兵中队,总数约两千,其任务是在开战后第一时间仰攻打下格拉纳?库柏高地。不过这只不过是诱敌的行动而已。
普鲁士的中央军是由菲特烈手中现今唯一仅次于施维林的步兵专家耶茨将军指挥,约两个步兵联队,配备有火炮和排枪加强,怖阵于布尔克斯朵夫镇前,负责一边后退一边吸引奥地利军的右翼深入布尔克斯朵夫。总数约五千。他们的侧翼由安哈尔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游击骁骑兵队掩护之。
菲特烈真正的意图,所有的主力部队与快速部队往右翼集中,全部塞给擅长指挥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老将布登巴洛克指挥。其麾下配备了四个骁骑兵大队,贝欧斯龙骑兵团下辖的一个大队与与一个掷弹骑兵中队。在骑兵之后,伴随着菲特烈本人指挥的大规模步兵纵队。普军右翼的兵力是一万以上。
简单的说,菲特烈的策略是把他的左翼有意的放空,然后用少数精锐对高地发动佯攻,牵制住炮台的注意力之后,一口气将全数的骑兵绕过高地,打击在奥地利军兵力最少的左翼上,一口气让炮台和奥军左翼失守崩溃。然而,若是弄巧成拙,那么在南翼面对数倍数量敌军的耶茨军团一崩溃,那么输的就是普鲁士。
尽管那听起来会是极为愚蠢且大胆的战术,但是为了取胜,也为了生存,菲特烈把他的重心集中在奥地利的左翼,同时却把自己的左翼几乎放空,仅留下构成战线的最小必要人数。
后世称之为“斜行战术”或“旋转门”的战争艺术之雏形,究竟将在苏尔会战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呢。这时候还没有人能够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