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什么要当和尚?姚广孝的诗词选集

1570


姚广孝是明朝著名的僧人、诗人、谋士、政治家,曾经辅佐朱元璋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登上皇位。一位出家的僧侣,涉及到政治之中,足可以说明他是个有抱负有野心之人。那么这样一个不像僧人,更像是文人的人,为什么会去出家为僧呢?

寻找原因,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也许姚广孝家庭贫穷,不得不出家为僧以谋生计,就像当初朱元璋一样,正是因为没办法生存了,因此选择了出家为僧。但是史料证明,姚广孝出家为僧,并不是因为家庭贫穷。

姚广孝出生医学世家,姚家世代行医,颇有些名声。就算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绝对是小康家庭。衣食无忧,为什么姚广孝会选择出家为僧,而他的父母们又怎么狠得下心呢?

要寻找这个答案,首先要看姚广孝生活的背景。姚广孝出生于公元1335年,公元1348年,14岁(虚岁)的姚广孝选择了出家为僧。1348年,为元朝至正八年,聪慧异常的姚广孝没有选择走科举道路,而是选择了出家为僧,就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为元朝。

元朝不是汉朝人的天下,当时的统治者为蒙古人色目人,因为民族的差异,所以在科举考试上有极大的偏差。首先是古人色目人考试难度低,汉族人科举考试难度极大。而且就录取的名额来说,蒙古族人的录取名额也要远远高于汉族人。科举取仕难度比蒙古族大也就算了,等考上了汉族官员也往往官位极低,同时还要受到歧视。就整个科举制度史上来讲,元朝时期汉族人科举取仕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

难考上不说,考上了还不一定有什么成就,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于是就有很多人动了别的心思。姚广孝的父母便是其中之一,姚广孝之所以选择出家为僧,就是寻找了一个新的道路。

元代的统治者好佛,在他们统治时期,不仅佛家寺庙迅速增长,僧人有优待,而且还经常在佛教中选拔人才。刘秉忠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所以说相对于科举,从佛教到朝堂还比较容易且收获更大一些。

姚广孝出家为僧后,一边演习佛法,学习诗书兵法,一边还四处游历,与人相交,其中交往甚秘的多是文人,诸如王宾、高启、杨孟载之辈。

姚广孝曾经还作诗一首,诗云:”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一个出家的僧人,作诗却是问霸业?他的心思就很明显了,就是想要辅佐明君治理江山,甚至更大的是想要扶持新君。

这几点都证明姚广孝出家为僧,只是一种他顺利进入官场的道路。而后来朱元璋从僧侣中选拔人才。姚广孝被选中,成为燕王朱棣幕僚,并且还辅佐朱棣取得江山,也正和其意。

姚广孝虽然是一个僧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诗人,他在与文人相交之时,留下许多诗作,让后世人得以从中解读他的内心想法,解读他当时的心境。

《杂诗八首》——孔子

仲尼昔在鲁,里呼东家丘。

谁知百王师,圣德与天侔。

要令臣子惧,笔削成春秋。

遗经勤后来,一变乃从周。

《杂诗八首》——秦始皇

祖龙并六国,势大莫与争。

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

群经化灰烬,法令从吾行。

剧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

鸿鹄骤—举,四海如沸铛。

不逢赤帝子,天下谁能平。

秋蝶

粉态凋残抱恨长,此心应是怯凄凉。

如何不管身憔悴,犹恋黄花雨后香。

少师真容自跋

幼读东鲁书,长习西方教。抹过两重关,何者为悟道。不厌山林空寂,不忻钟鼎尊荣。

随缘而住,任运而行。犹孤蟾之印沧海,若片云之浮太清。了无他说,即此,便是人问我,更何如手里栾珠一百八。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项羽连帝王都有没有做过司马迁为什么将项羽的名字写在帝王本纪上面

项羽连帝王都有没有做过司马迁为什么将项羽的名字写在帝王本纪上面

康熙为什么派十四阿哥去边疆还给他重兵康熙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康熙为什么派十四阿哥去边疆还给他重兵康熙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刘禅在位时间有40多年之久刘禅为什么不给刘备报仇

刘禅在位时间有40多年之久刘禅为什么不给刘备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