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影响中国历史的“贵族”,为什么在唐朝之后销声匿迹?
4542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贵族”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其实从古至今,“贵族”都是平民们仰望的对象,是许多家族世代追求的目标,但不得不提的是它也是个参杂着鄙视、艳羡、嫉妒等许多情绪化的词语。
一部分人称赞着贵族的风范与成就,与之对立的是另一部分人说他们虚伪、腐朽、尸位素餐。其实都有理,但都不能全面地理解贵族。
韩熙载夜宴图
《说文解字》中提到,“贵,物不贱也。”“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简单相加一下,“贵族”,就是一堆不贱的物品加在一起。而到了后来引在了家族的身上,也不难理解,就是一群不贱的人共处的家族。
“贱,以贝等戋,贾少也。”很明显,最开始的贵族就是一群有权又有钱的人,只是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洗涤了身上的俗味,平添了玉的光泽。
历史上的贵族:士族大家
提到贵族,我们永远能想到 。
“士族”的前身要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期,那时候他们还叫“士”,是一群掌握着知识和技能的文化人,在当时有一定的特殊地位。
到了后来各个诸侯国开始争霸,需要人才,“士”就开始大放异彩,渐渐的成为一种职业,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精神追求,这种“士”便被称为“士人”,“士族”也便很好理解了。
到了 时期,“ ,独尊儒术”,在这时,那些“士”形成的宗族便多以经术起家,入朝为官,治理天下开始写 族的祖训,他们渐渐发展家族财势,盘根错杂,时至 ,累世公卿。
也在这时, 开始登上舞台,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颍川 就是这段时期典型的士族之一,家族的奠基人是荀淑,荀淑“笠名事理,号称神君”,是颍川乃至全国的名士,在经历了两次 后,荀氏家族子弟潜心学习,钻研儒术,荀淑八子,号称“八龙”,其中以荀爽最为著名。
颍川荀氏,自荀淑奠基,到荀爽位列三公,家族中人德行高贵,声名远播,家族繁荣,家学相传,这才让荀氏从一个地方豪强成为了士家大族。
我们也可以看出,贵族,士家大族的首要是文化教养,无高尚气节者不贵,无子孙继学者不族。
时间推至 的时代,我们熟知的“苟或”大人, 上场了。 易,雪中送碳难。荀彧就是在大雪天给尚处弱势的曹操送了一个大大的温暖,学识带来的远见让荀彧离开了那时的“牛人” ,投奔曹操。
荀彧“居中持重十余年”,让曹操能心无旁骛地征战南北,还举荐诸多人才, ,钟繇,乃至 。
有趣的是,颍川荀氏支持的人不只有曹操,他们还支持袁绍,无论二虎谁胜谁败,都不会让荀氏一朝败落,再无出头之日。
到这,我们也不难看出贵族,士家大族第二个特征,眼光异常,能审时度势,善识人才,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
当时间推移到晋王朝建立,此时的荀氏尚还活跃,只是却不像后汉 时期那般高洁了,他们为了权贵甚至做出了专权之事,也许你会觉得这很正常,是贵族士家大族的常态,其实不然,真正的贵族是不耻这些的。
那时的荀氏在文学上依旧风月,政治上也可以指点江山,只是他们的节操却是江水东流,这样的荀氏,离凋零不远了。
后,琅琊 扶持 ,于江左建立东晋,颍川荀氏虽说依旧受用,却能明显感受出大不如前,大批优秀子弟不满家族,纷纷出走,当荀彧六世孙 病逝后荀氏衰败。
当一个贵族,士家大族其骨子中的节操改变了,他也就不能称之为贵族了,就算最后没有败落,人们也只是畏其权而不是敬其权,换句话说,没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接过颍川荀氏火炬让东晋盛兴的是“江左风流宰相” 。他身上有贵族的一切要求,品格高尚,继承先祖,开拓后代,能文能武,权倾一时却能得善终,千古风流,文人典范。
作家吴冠琪认为贵族第一位的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培育出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唐与宋的贵族
将唐宋单独拎出来是因为两朝之间的对立性,唐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时代,到了宋则是寒门学子的崛起,二者之间完成了一个交替,算是那时新旧时代的交替。
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社会,科举制在那时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限制作用,一但你出生寒门,入仕基本无望,只要你出生贵族,一辈 衣食无忧。
只要你在 是个正儿八经的贵族,只要你有引票,也就是官方的身份证明,就比如:博陵 (懿)三房孙崔某,居洛阳,禁婚。身七尺,相貌俊朗。
再加上洛阳 和监察御史的紫红大印,不管你有多穷,穿得有多破烂,都可以在长安城备受尊敬,还可以娶一个嫁资丰厚的新娘来养活自己,这就是贵族,这就是禁婚人家。
“禁婚”是太宗时期是限制前朝贵族的手段,也是防止本朝草莽出生的开国元勋哄抬身价和贵族联姻形成新势力的方式。
唐朝为了阻止门阀士族的形成也废了不少的力气,但又不曾一棍子打死了,因为治天下的还是贵族,尽管有些贵族确实不是个东西,但 之才的,却也不少,此时利大于弊。
经过近三百年的大唐,贵族又开始丢失他们不可或缺的节操了,上文也说过,一但贵族开始变坏了,喜物欲了,专权了,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到了 ,从底层摸爬滚打上位的 深知贵族士族的坏,再加上唐末 之乱,白马之祸,贵族基本上快死光了,不得不 用寒门弟子。
这也就是赵匡胤的造“贵”计划,明显的就是“ 不治死罪”“同士大夫共治天下”。同时也强化了造“贵”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跃龙门的科举制,让寒门学子走上政治舞台,从此往后基本上是没有“族”了,任命的,都是“贵”。
不是权贵,而是高贵,“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
东西方的贵族
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的世家贵族时,曾经感叹:那些世家大族,事实上是“门风多宽恕”,非常宽厚,“志尤淳厚”,勇敢担当,他们的内在性格都是以敦厚纯良作为教育子弟的最高原则。
不只是在中国,这些条列是可以推而广之的,我们放眼向世界看去,哪怕将中国的贵族精神 地照搬进去,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突兀,有任何的不妥,甚至可以说严丝合缝。
欧洲的贵族是骑士阶级,两国之间开战需要摆好阵形,堂堂正正地对决,对于真正的骑士贵族来说,搞突然袭击是可耻的,贪图权贵是可耻的,不畏强者,不贪生怕死,同情弱者,对失败者宽宏大量。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要待其如上宾。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和中国春秋战争何其相似,只是现在的人们一边推崇着欧洲的骑士精神,却又在说“ ”。
春秋时期的贵族必修课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或骑马,文学或语文,数学算数。它既重视文事,又注重武艺;既要求人的外在行为规范,又陶冶人的内在文化修养,是均衡且合理的。
而在欧洲也有着一套相同的训练礼节,有些贵族的孩子会在十岁左右被送到比自己高一级的贵族家中当仆童,接受礼仪教育,观摩骑士比武和训练。
虽说是仆童,可和贵族少爷同吃同住,不是仆童身份高,而是贵族子弟的生活条件和普通民众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贵族能有更好的老师,更高尚的节操,而一但失去了高尚的节操,贵族也便不能再称之为贵族。
只不过,西方的历史很长时间都是类似咱们中国西周那种分封制度,这让他们的贵族可以保留的很好,但是也过于稳定,“贵族永远是贵族”,给我们制造了西方社会多贵族的印象。
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是大一统时间比较多,改朝换代是家常便饭,虽然唐朝之后,类似门阀士族那样的“贵族”不存在了,但因为有 ,还是诞生了不少名门。
就拿北宋来说, 正家族、 家族、 家族,往近代来说,还有 家族、浙江 家族,他们都是出自民间,通过学识完成了逆袭。
思·韦伯说过,一个国家好的制度是能够让平民缓慢而又不间断得上升为精英,那么中国古代的制度毫无疑问是符合这一点的。
也可以看出,东西方贵族都对品行有严格要求,西方贵族重传承,中国贵族重学识。
什么才能被称为贵族
有时看到某些人在网上大书《贵族论》,某某 上贵族学校,真的会有那么一点疑惑,他们知道什么是贵族吗?
还是说他们只是感觉那些贵族的行为举止引人瞩目,气质优越?若是仅此,那么也就难形成所谓的贵族文化。
贵族生活不仅仅是比普通生活更舒适,更无忧,它已然质变,是一种完全不同质量的生活,它得体,因为他们的心胸与品格,它高贵,是因为他们的目光越过金钱,能抵御物欲,卓尔不凡。
能担社会责任,能成时代楷模,能有风骨,这样的人才叫贵族,这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非一朝一夕能成,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有人说,可以一眼区分暴发户与贵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