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地税”政策到底是如何拖垮了天平天国的?
4907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就趁着胜利要地要钱,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要命的是经这一赔,就如同把自己是盘美食的本质暴露在一群饥饿如狼的强盗面前,西方列强 ,争先恐后要地要钱。还能怎么办呢,只能乖乖掏钱呗。
这可恼的外患已经让清廷无奈地把裤腰带勒得紧紧的了,但悲剧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局势动荡,各地相继出现了趁乱闹事起义的情形。1851年, 找来一帮兄弟搞起了轰轰烈烈的 运动,其势力发展之迅猛远超出清廷的想象,起事后不到两年半就攻陷了南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粮食主产区。一时间,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尽丧人手,“南粮北调”的通道被彻底堵死,清廷不仅丢掉了地盘,而且丧失了中国南方最优质的税源,再加上打仗花的钱,清廷财政已是捉襟见肘。
为了维系帝国的生存,保住老祖宗的政权,清廷决定要搞搞新花样。清廷明白,困难时期要办大事,光靠自己还不行,还得动员地方,以形成 的燎原之势。但如何能不花钱而动员地方呢?清廷很聪明,咱给不了钱,就给政策,反正都是刮老百姓的,关我什么事?于是清廷决定授予地方势力更大的自主权,默许他们自己搜刮民财,组织武装力量去制衡叛军。从此“地税”政策渐渐有了雏形。
“量化宽松”的政策出台了,地方势力岂有不用尽用足之理?曾国藩等地方官员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向清廷拍了胸脯:咱不花国家一分钱,就能自力更生组织私家军队(如湘军、 等)和太平军作战。清廷觉得挺好,不要我的钱,还帮我打仗,那当然得重用你们了。这时曾国藩等人就趁势亮出底牌:老大,我知道你困难,所以不要你的钱,但我要政策!你可以不给钱,但得让我去收钱。于是“地税”政策渐渐走上了中国政治经济舞台。
拿到了政策,地 府很快就开始动手征税,以满足私家军队的开支。他们所征的税种被称为“厘金”。以广西为例,被征“厘金”的物品达1942项,小至手帕、荷包、醋、蒜等物品,几乎覆盖了所有商品。为了地方的利益和平叛,地方势力的贪婪也与日俱增,不断加码地向辖区商人及小工业者吃、拿、卡、要,横征暴敛,然后用搜刮来的钱高薪养兵。它如同催化剂般催化壮大了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力量,也富裕了一批显赫的地方官员,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西洋的先进武器,并贿赂朝廷高官,在上层社会 ,也最终顺利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各路叛军。已是 的大清帝国就这样在“地税”政策的刺激下绝处逢生了。
“地税”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帝国的寿命,但却给帝国埋下了更为致命的隐患。征收“厘金”的部门各异,也不知道究竟谁是真正的法定税务机构,反正只要手里有刀有枪来敲门,你就得乖乖缴税。更糟糕的是,地方势力只关心眼前利益, 扩大税源,增加税额,避开中央的控制,与民争利,这就必然加剧了老百姓的负担,更对刚刚兴起的商品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并最终导致国产商品的成本加剧、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