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为什么是不死文明?现代史学界有哪些观点?
1709
为什么说中国是不死文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古到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被波斯人所灭,古埃及文明被希腊人所灭, 文明被 所灭。中国文明同样历经战乱,但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还处于不断的生长变化之中,到现在仍然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这在世界文 上是一个奇迹。
那么,中国文明长生不死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早期中国的博弈中心是在中原一带,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可以合理推断,一定是中原地区存在着某种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生存资源,所以那些本来分散在四方的各种势力,为了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才会纷纷选择加入争夺“中国之主”的博弈游戏,也就是“ ”。随着卷入博弈的族群规模越来越大,向心力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动力结构,类似于一个不断扩大的旋涡,所以叫做“旋涡模式”。古代中国并不是扩张型的帝国,之所以总体上一直在向外扩展,根本原因就在于“旋涡模式”。也就是说,这并不是自内向外扩张的结果,而是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内卷入旋涡所带来的红利。
那么,接下来你肯定会问,中原地区到底有什么非争不可、无法替代的特殊资源,能吸引各方势力都来加入竞争呢?答案是汉字,以及以汉字为载体的精神世界和知识生产系统。
中原最早发明了作为书写文字的汉字,这是早期中国最为成熟的文字。汉字是 ,能够独立于语音存在,所有族群都可以无障碍地理解和使用。这就使以汉字为载体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不断丰富的精神世界。拥有汉字精神资源的中原当然就成为各方势力志在必得、非争不可的宝地。这才是“逐鹿中原”的根本动机,也是形成“旋涡模式”的核心动力。
说到“中国”的概念,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汉民族构成了中国历史演化的主体,历史上不断发生的少数民族入侵、割据甚至建立中央王朝,只是一种例外状态。然而,历史的真相正好相反。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多族群、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同化的结果,并不是单向度的“汉化”。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纯粹的“ ”。最古老的中原“本地”族群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
如果严格算起来,中国有几乎一半历史都是由周边族群主导的,总不能把中国的一半历史都剔除出去。中国的真实生长过程,是先占据中原地区的部族,与后来不断加入博弈旋涡的周边族群不断融合的过程。这些族群包括匈奴、鲜卑、拓跋、 、西羌、契丹、女真、蒙古等等。卷入博弈旋涡的族群最后大多数都化为了中国人,成为现代所命名的“汉族”;而他们的原住地也随之并入中国,让中国的疆域得以不断外扩。
现代史学界有种观点,认为 和 不属于中国王朝,而是征服了中国的外国王朝。这种说法非常可疑,是现代人用现代观念去想象古人。要理解古人的真实意图,必须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去看。周边族群逐鹿中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以汉字为载体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中的天命观和大一统观念,是元朝和清朝当时最急需的政治资源。只要加入了这个精神世界的正统叙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中国的最大权力和最大资源,显然任何成熟的统治者都不可能拒绝。元朝和清朝为了保证万世基业,必然选择成为“中国王朝”。事实上,元朝和清朝的历代 都认定自己是“中国皇帝”,甚至兵败退回漠北的 ,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的 。
周公开创了一个政治制度,叫“天下体系”。天下体系的政治结构包括三层,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家,国,天下。家,是指家族;国,是指诸侯国;而天下,是指全世界。“天下体系”就是一个以“和谐万邦”为目标的世界政治秩序。当然了, 人眼中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全世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象一个可以容纳天下所有人的政治格局。
天下体系的核心理念在于“天下无外”原则。就是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天下政治不拒绝任何人的参与、不会把任何人排除在外。只要“有德”,就有机会获得天命而主政天下,这等于是论证了逐鹿天下的合法性。这跟西方不一样。西方人自认为是“上帝选民”,将其他族群排除在外,而“天下无外”原则显然具有更大的兼容性。无论中国的政权格局如何变化,这个原则一直保留在中国的政治基因当中,让中国一直保持着开放性和兼容性。由 所开创的大一统国家,就是指以天下为尺度、内含天下格局的国家。在中国人看来,天是神圣的,而内含天下格局的国家,可以与天同构、足以“配天”,因此也是神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