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备与曹操首次交战时,到最后为什么都安然无恙?
5103
很多人都不了解 与 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击败 的 名声大震,野心迅速膨胀起来。因为刘备对青州比较熟悉,公孙瓒就拜刘备为别部司马,协助他封的青州刺史田楷南下。别部司马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军官,可见刘备保留了自己部队建制。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他们面对的不止是青徐黄巾余党,更重要的是旁边 的 。原来公孙瓒曾逼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给袁绍,但袁绍却想立公孙瓒上级刘虞为 ,两人最终交恶,袁绍也派臧洪来担任青州刺史。
刘备没有辜负公孙瓒的期望,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之后又领平原国相(相当于郡太守)。刘备在平原相职位上,颇有政绩。《 志》裴注引 王沈《魏书》说,平原郡民刘平看不起刘备,勾结刺客行刺他;但刘备却对刺客非常厚道,以致刺客主动放弃行刺计划。当时平原连年饥荒,盗贼遍地为患。刘备对外抵御流寇,对内广施加财物,对待来访的士人都同席而坐、一起吃饭,因为归顺他的人越来越多。
连敌对势力都对刘备如此称赞,可见刘备勤政爱民、礼贤下士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集团又加入一位重量级人物—— 。赵云为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属袁绍所辖的冀州,但带领郡民投靠了蒸蒸日上的公孙瓒。在公孙瓒处刘备与赵云相识,赵云深感刘备才是自己的明君。之后刘备随田楷南下,赵云还担任刘备的主骑。后来赵云因兄丧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来,捉住赵云的手道别,赵云诚恳地说“终不背德也”。
正当刘备把小小平原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时,有一天又收到 的求助。孔融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因“孔融让梨”的典故成就一段佳话。孔融是 的二十世孙,也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当时担任北海国(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相一职。孔融也是个焦和一类的人物,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是保境治民能力一团糟。之前在北海奸民污吏横行,后来被黄巾张饶部打败后,孔融干脆连郡国都不要逃跑了,但又被黄巾管亥部围困都昌(今山东临朐东北)。
正当孔融一筹莫展之际,勇将太史慈前来相助。太史慈是东莱黄(今山东威海)人,曾担任郡奏曹史时,受太守的命令截留了州里给朝廷的文书。之后因为被州刺 恨,太史慈逃亡辽东。孔融却觉得他是个不世出的人才,经常派人送钱送粮给太史慈家中老母。等到太史慈溜回家时,母亲告诉他孔融被困。于是太史慈单身进入都昌,见到孔融一番交谈后,又杀出重围一路到达平原,为孔融向刘备搬取救兵。
刘备听到孔融的求助,说了句很有名的话:“ 知世间有备耶!”这句话一般被理解为,刘备得知自己结交大名士后,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但这话恐怕还主要是嘲讽成分。前文我们说过刘备曾任下密县丞,但不久却辞职而去。下密县正是北海国的属县,可见当年刘备正是孔融下属,要说孔融不认识他说不过去,而刘备的离职可能也与上级有关。加上刘备本质是个 骜不驯的枭雄,所以趁机揶揄一下孔融过个嘴瘾也不足为奇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能救孔融一把的话,对自己当然只有好处。青州当时有三方势力角逐,即袁绍、公孙瓒与朝廷,孔融作为朝廷所置国相,如能争取过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孙瓒都是好事。于是刘备决定发兵三千,随同太史慈前往援救。黄巾军一听刘备派兵来救,竟然自动放弃都昌退去。《 》说刘备与黄巾军作战、 斩管亥云云,也是来自小说家的虚构。实际上刘备能力比这还要强很多,人不出场单凭名号就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 ,随着袁绍军的进攻,刘备丢了平原老巢,和田楷一起退守 (今山东临淄)。在齐国时,刘备又收到徐州刺史 求助。原来在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 一家投奔当时割据兖州的曹操,路过徐州时遭到陶谦都尉 杀害。愤怒的曹操出兵攻打陶谦,一路 攻入徐州牧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陶谦东奔到郯(今山东郯城)坚守不出。陶谦急忙求助于田楷。陶谦曾与 联盟对抗袁绍,也算是公孙瓒的盟友。田楷决定与刘备出兵相助,当时刘备直属部队一千多人,又有幽州带来的 ,路上还收编了饥民数千人。
田楷、刘备到达郯后,陶谦拨给刘备一支四千人的部队,而刘备也顺水推舟,脱离田楷加入了陶谦。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大约看出公孙瓒对袁绍的战局已处下风,公孙瓒甚至还杀了上级刘虞,导致人心大失。此时曹操军粮已断,只好退兵回兖州,田楷也就自己回了青州。陶谦大为高兴,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今江苏沛县)。日后刘备被称为“刘豫州”,正是因为这个豫州刺史的身份。不过就在公元194年,整顿好的曹操对陶谦发动第二次进攻。
刘备这支还是 的部队,完全不是亲历百战曹操的对手。曹操攻打郯城,刘备与陶谦将领 在东边截击,却被曹操大败。所幸当时 、 背叛曹操,立 为兖州刺史,后院起火的曹操只好离开徐州,前往兖州平叛。刘备势力侥幸保全。据《英雄记》透露,刘备与曹操当年还一起去沛国征兵,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但刘备不知道,曹操将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宿敌,而这次战争,只是一个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