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袁崇焕犯了什么罪?崇祯为什么要处死他?
3230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 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年(1630年)八月, 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的罪名,将袁崇焕寸磔(zhé)于西市,这位 功臣,最终被 ,何至于斯!
四十六年(1618年),建州女真 设计攻陷抚顺,拉开了与大 对峙的序幕,此后更是挥师南下,攻占沈阳、辽阳等辽东重镇,兵锋直逼山海关,尽管大明朝廷几易将帅,但终未能扭转局势。
就在这 之际,兵部主事袁崇焕单人匹马,孤身出关考察军情,几个月后回到北京,向上司奏请调往山海关,并宣称:“予我兵马钱粮,守山海关,吾一人足矣!”在这非常时刻,只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才能获得非常成功!万历 非常欣赏袁崇焕之胆略,于是破格提拔他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到辽东监军,并拨了二十万两白银以作军用。
袁崇焕与孙承宗的配合下,辽东局势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天 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率大军十三万攻击宁远,由于袁崇焕的指挥得当和科学的使用火器,取得了著名的宁远大捷。敌酋努尔哈赤被火炮击伤,返回辽阳后不久便伤重不治而亡。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面对袁崇焕不断地在修筑城堡,继位的 决定“以战求和”,于是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再度向宁远发起攻击,在宁远外围锦州展开了血战,七月,后金军败退回沈阳,此次战役就是著名的“宁锦大捷”。
两次大战的胜利没有让辽东局势摆脱困境,也没有为袁崇焕带来富贵荣华,相反两场胜利换来的是后方官僚们的诬陷与迫害,于是在 与 的同时迫害下,袁崇焕被天启皇帝罢官去职。
即位后,袁崇焕被年轻的皇帝召回到权力中央,任命他为 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在热血澎湃之下向崇祯帝表示:“五年之内,东患可平,全辽可平。”然而此时他虽复出,但全国的战略布局已然有了新的变化,在 的折腾下,辽东局势再次糜烂万分。
正当崇祯帝沉浸于倾全国之力支持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中时,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日,皇太极率清军与蒙古人绕开辽东防线,从喜峰口以西入侵,兵锋直逼北京。袁崇焕得知,急忙起兵勤王,率九千孤军血战皇太极十万大军,暂时将清军击退。崇祯帝再次勒令袁崇焕出战,但他没有执行皇帝命令,理由是京师兵卒不堪大用,精锐太少,不足以与清军决战。
由此,有御史上疏,称袁崇焕通敌,一同称辽人、辽将皆为奸细。所谓文官,理国不才,祸国独能!这封奏疏不仅破坏了袁崇焕部队的战斗力,更撕裂了京城军民与辽东军民的血肉联系。
于是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二,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
袁崇焕自任灭胡,胡骑直犯都城,震惊宗社。夫关宁兵将,乃朕竭天下财力培养训成,关门远来入援,立志杀贼。崇焕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以致贼擒掠,言之不胜悼恨。今将崇焕革职拿禁。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于西市,千古奇冤!
说了这么多,袁崇焕究竟因何而死?他又犯了哪些致命错误呢?
其实,他犯的错也不少,在给他的罪状中多有体现。
首先、“咐托不效,专恃欺隐”。新君继位,对他抱有厚望,这让袁崇焕 的同时,也让他内心膨胀,再加上他本身的轻狂自傲,挟两次大战之功,毫不犹豫地说出“五年平辽”的大话。事实上两年下来,辽东不复之前的局势,糜烂不堪,非急功可以平寇。当崇祯帝站在紫禁城楼看到那个口口声声说要拒敌于长城之外的袁崇焕,却把战场摆在了家门口,“五年平辽”的誓言也成了愚弄君王的戏言,刚愎自用的皇帝认为这就是袁崇焕欺骗了他,从这时起杀心已动。
其次、“以市米则资盗”。
崇祯二年,蒙古各部闹饥荒,后金也遭受了粮荒,此时全球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旱、蝗灾、瘟疫不断。袁崇焕在宁远外的南台堡开设榷场,用粮食换蒙古人皮毛,支持蒙古人对后金的抵抗,辽东战场上,这样的做法是拉拢蒙古人,也是战时所必须做的事情。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实际上,袁崇焕安抚蒙古人的这些军粮,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后金,变相地资敌,也算是一个大失误。
再次、“以谋疑则斩帅”。其实说的就是擅杀皮岛督帅毛文龙。毛文龙占据皮岛,拥兵自重,袁崇焕一直视其为祸害,他对毛文龙的态度是“文龙用则用之,不可则处之,易易耳”。在袁崇焕看来,只有除掉毛文龙,他才能成为辽东 的主帅,更能全盘布局辽东问题。
但是他没有想到毛文龙的皮岛,对后金起到的威胁作用是巨大的,皮岛本与关宁军、朝鲜呈三角之势,后金凡出兵必然有留有重兵以防皮岛之敌。而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废了皮岛之兵,朝鲜很快被后金攻陷,唯有关宁军孤军守辽东,袁崇焕其实已经犯了孤军大忌,更是惹来了杀身之祸。杀毛文龙时,袁崇焕部下对他讲“生文龙,国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事后看来,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最后、“纵敌长驱,顿兵不战”。这是杀他的最大理由。按《大明律》,封疆失守,“情罪深重,国法难容”,从法理上来看,皇太极越过长城之时,也是袁崇焕死期临近之日。再加上袁崇焕固执己见,不从山海关调兵勤王,又以兵力悬殊为借口不与后金决战。而之前对崇祯帝“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的承诺也成为巨大的讽刺,面对着岌岌可危的帝国命运,崇祯帝当然要惩治元凶,这个责任除了袁崇焕,其他人还真背不了。
除却这些原因外,“遣使凭吊敌酋”、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也成为其取死之道。总之,现在崇祯帝已然决心要杀他,那么对的也能黑成错的,这就是政治。
那么,究竟崇祯帝该不该杀袁崇焕呢?
站在皇帝的角度上来看袁崇焕该不该杀。该!冤不冤?冤!
袁崇焕无论从政治上到军事上都犯了不少错误。
“不遵上谕”之罪不治,开此祸端, 皇帝权威会打折扣。
国法难容。按《大明律》规定,疆臣失封,斩刑。
被后金打到北京周边,丢城失地,总要找一个背黑锅的人,袁崇焕是所有候选人中最恰当的一个。
从哪个角度来看,崇祯帝要给天下人一个说法,必须要祭出袁崇焕这颗人头了,于是袁崇焕最终“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首九边”。可以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从不缺少英雄,可英雄也救不了一个失去生机走向衰亡的帝国。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伦理道德破产,情感价值崩溃,英雄用热血守卫了帝国与人民,帝国和人民却将他剁成了碎块。袁崇焕之死,固然是他个人的悲剧,但又何尝不是帝国的悲剧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