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的四位书生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3620

盘点历史上的四大书生 ,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第一位、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镇压叛乱的 大肆屠杀北魏皇室,魏北海王 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助他称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陈庆之又以七千之众,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 。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 ,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与明末 一样,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无 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 时期的 将军陈庆之。他一生身经数百战,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绝对的劣势中大胜敌军。毛泽东在多次阅读《梁书-陈庆之列传》后,不禁感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引子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 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要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何为白袍?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慑力呢?童谣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劲旅,因为他们都身着白袍而得名。这支白袍神兵只有区区七千人,那么南朝如此小规模的军队怎么能够给远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阳老百姓留下这么威风的印象呢?因为这支白袍神兵拥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领导者--陈庆之。

image.png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个月时间,摧毁北魏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大战47场,全战全胜,拔城32座,直至最后攻陷北魏首都洛阳。如此的战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着实无人能出其右。翻阅史籍,在陈庆之的戎马生涯中,这次奔袭洛阳只是他众多辉煌战绩中的一笔,在《梁书-陈庆之列传》所记载的他一生无数次重要战役中,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绝对的劣势中大胜敌军,真乃神人也。

第二位、

陆逊是东吴继 、 、 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 把他比做成汤之 和周初之姜尚。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 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 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 。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 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 。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第三位、种世衡

种世衡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他为了百 国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而且向来足智多谋善于作战,并且为国家建立了让敌人十分畏惧的种家军,将自己的儿孙们也都拉进了为国征战的队伍中来。在和敌人对抗的战争中还想出了离间计等优秀的计谋,成功的打击到敌人的军队,可以说他是民族伟大的英雄,因此人们对种世衡的评价都是非常崇高的,不管是国内的各界人士还是其他友好民族的人,都对他无比的敬佩。那么人们对种世衡的评价是怎样的呢?当时社会上许多著名人士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种世衡的评价,人们纷纷认为种世衡是国家的大功臣,他讲诚信重义气,为保护国家而付出了一生的努力,而且作战能力十分出众,可以进攻也可以防守,是个伟大的杰出将领。自从 的战事爆发之后,国家能用来守卫边疆的将士并不是很多,而在清涧城守卫的种世衡却是其中的卓越出众的人才。

image.png

另外黄道周也曾经评价过种世衡,在他看来种世衡是个十分有气节的人,为了国家费劲了心力,在边疆地区既为百姓们修筑城墙,也为人们挖掘泉水,而且还为他们开辟了许多的荒地,本来荒凉的边境地区很快就变得十分的富有,发展的非常好。之后他又和羌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成功的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臣服。他的种种行为让所有人都十分的敬佩,这样的人英勇睿智,是国家难得的大英雄。

4、韦睿

《 演义》里, 临阵,常着便装,坐在车上,以羽毛扇指挥士兵,十分潇洒,也十分飘逸,让人读了,不禁叹为观止。

可惜,那是小说家言,不是历史。历史上,确是有这样的一位名将,临阵对敌,让对手闻风丧胆,惶惶而逃。可是,其人却并不顶盔惯甲,叱咤来去,而是“被服必于儒者,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穿着青衫,拿着竹如意,坐着轿子指挥战斗。这个人,就是南朝的名将韦睿。

韦睿 ,据史书上描写,如同 ,形如妇人。可是,他在那个时代,几乎创下了不败的神话,书写了 的传奇。探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关爱士兵,无论出征时,无论驻扎在营地时,都能和士兵 。史书上说,他“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他爱护士兵,生怕有没照顾到的地方。还说他“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士兵没有住下来,他绝不住下来;士兵没有吃饭,他也坚决不吃饭。正是如此,到了战场上,士兵才愿意为之死战。也因此,他所战必胜,所攻必克。

他更有一样品行,是所有名将都必备的,就是十分清廉。史书记载,他“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他将 赏赐的东西,还有自己的俸禄,都送给了亲戚和部下,自己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物。

他归朝后恬淡,平和,如一朵荷花,洁净无瑕,纤尘不染。他对敌时 ,虽然身体羸弱,却往往冲在前面,胆大如虎。这些,不是因了别的原因,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家国,故能如此。否则,一介书生,身体如此羸弱,又如何能冲锋陷阵,克敌立功呢?

一个心有家国的人,身上自然充溢着一种正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平定苗疆的评价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平定苗疆的评价

胶西海战:南宋三千水军歼灭七万金军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胶西海战:南宋三千水军歼灭七万金军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力还强盛清朝为什么在清缅战争中输给小小的缅甸

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力还强盛清朝为什么在清缅战争中输给小小的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