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期的官员有多难出门之前都要交代后事

1099

对 手下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下,“公考”热依旧持续,其中“工作稳定、旱涝保收、铁饭碗”是重要原因。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古代公务员端的多是“瓷饭碗”。

以 为例,朱元璋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先是借户部侍郎 案和 杀掉官员数万人;然后又借口丞相 、大将 谋反案,大开杀戒12年,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4万余人,至于那些被关进监狱、辞退、开除的更是不计其数。

image.png

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时期,全国有七成公务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当时有的官员,在早晨上班时要跟家里举行告别仪式,说今天走了就不一定能回来;熬过一天回到家里,长舒一口气又对老婆说一句:“哎哟,今天总算又活了一天,明儿再说吧。”

官员如此“ ”,连平头百姓还不如,当时的公务员端的饭碗,只怕连瓷饭碗还不如。

明朝 元年(1573年), 推行《考成法》,据此办法,万历三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抚按官员54人。其中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因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被停俸三月。万历四年,山东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级官员,因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和革职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3/10。

不仅巡抚、抚按的饭碗随时可能被端,连首辅的饭碗有时也朝不保夕。 在任17年,撤免50个内阁 ,杀死或逼其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 外还有10人。

image.png

西汉时,丞相的任期也不长,平均4年多;东汉时,“三公”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半。

说古代公务员是瓷饭碗,重要的还不是指“通过读书考试或其他途径”成为朝廷命官的这个群体,因为此群体数量在古代实在太少。一般来说,在古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供养、俗称“吃皇粮”的官员最多到八、九品,到县上顶多到 下属的捕头(类似现在的公安局长)就没了,再往下的公务员,朝廷是不管的。换句话说,占到古代公务员队伍90%以上、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为“公家”服务的师爷、衙役等基层人员,端的更是比朝廷任命的命官还易碎的瓷饭碗。

古代“师爷”和“衙役”等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和现在的基层公务员的国家保障体制完全不同,他们既不占国家编制,又没有国家财政每月拨付的工资,他们的 全靠聘用他们的官员给予,有钱的大方的多给一点,没钱的吝啬的少给一点,没个准头,全国各地的师爷、衙役拿的工资 。

这些基层公务员的出路,大概就三条:要么辞职,要么被开除,要么干一辈子,而且不准参加 ,永远不能晋升。对表现不好的,县令说辞就辞,极少说明原因,因为那时对基层公务员的管理无章可循。

image.png

这些基层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如何呢?元朝时有人分十等之说,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 ,官员之下便是这皂隶,比演员、儒生还体面些。

师爷、衙役们的工资水平咋样呢?晚明笔记中记载,宛平县衙门里的皂隶每年可领取“工食银”三两六钱,而书吏可领12两,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说古代公务员端的是“瓷饭碗”,还表现在退休后无生活保障。即使是吃皇粮的地方官,离开官场后,也会马上成为“无任何特权、无退休工资、无医疗保险,还要腾退公房”,简称“三无一退”人员,至于那些基层公务员就更不必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慈禧死后清朝为什么会迅速的走向灭亡

慈禧死后清朝为什么会迅速的走向灭亡

康熙不信佛为什么要经常跑五台山仅仅是因为顺治在五台山出家吗

康熙不信佛为什么要经常跑五台山仅仅是因为顺治在五台山出家吗

公孙为什么可以当作国姓?原来黄帝的姓是公孙

公孙为什么可以当作国姓?原来黄帝的姓是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