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971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杨卢骆”,他虽然排名第三,在民间的声望却很高,古来生不逢时的诗人多的是,但像他这样悲剧的,还真是少有。

他二十多岁时,在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当时封为邓王的李元裕的幕下任典签一职唐朝的典签其实也就是王爷家的文案秘书,抄抄写写。但是邓王与其他人不同,他家的藏书量非常之高,夸张的说是有好几个五车,卢照邻得到这个职位之后,是很开心的,工作轻松,还能在闲暇时间看看书,研究书理,学富五车不敢自夸,但是邓王倒经常夸他是“我们家的司马相如,”可见,他的文学涵养已经积累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呢,树倒弥孙散,在积累知识十年之后,大概三十岁左右的样子,邓王病死了,且这个邓王没有子嗣,王府的家丁仆从之类的都散的散,走的走,冷清一片,卢照邻没有雄厚背景,就随便找人谋了个四川新都县尉的官职,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卢照邻做得并不开心,官小,有点看不上,且做的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昨天王家的鸭被偷了,前天文家的牛被一个二愣子给杀了拿去卖了……

于是,在任期满了之后,卢照邻也就没准备继续做下去,当即决定溜溜达达,看看风景。但是时运不济,他染上了严重的风疾,也就是古代人常说的麻风病,手指断裂,四肢溃疡,鼻部塌陷,这时候他才四十岁,在古欧洲地区也有这种病,不过都是被判为不治之症,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小岛来隔离这群病人。

在得这病之前,他溜达时遇见了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姓郭,这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川妹子。骆宾王写过一首题为《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诗,叙述卢照邻离开四川回到洛阳之后郭氏对他的思念之情。然而他们相恋没多久,卢照邻就离开了四川,就是因为得了麻风病,回洛阳寻医问药去了。

但是麻风病这种难治之症,不仅因为难治,还因为药材贵,而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卢照邻吃了许多药都不见结果,直至吃了丹砂,才有点起色。但是丹砂价值不菲,一两就须两千文。没钱,用劣质丹砂,药效不佳,还有副作用。于是卢照邻就写诗求药,引起了孙思邈老先生的注意,亲自为他免费治病,但是孙思邈对这个病症也没什么办法,只有减轻痛楚,而且孙思邈得经常去给皇帝看病,就不能时时照料卢照邻。

看日渐衰老的孙思邈,卢照邻也不好意思再打扰这么一位好心的高龄老人,就回乡养病去了,但由于长期服用丹砂,回乡后不久,他的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卢照邻生不逢时,高宗时代崇尚吏治,他专攻儒业;武则天时推崇法治,他信奉黄帝老子的无为学说;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提拔贤士,他已经成了残废,可悲可叹。

他甚至直接提前叫人给自己修了一座坟墓,日常就躺卧在墓穴之中,等待死去。卢照邻可以说是初唐四杰中最长寿的,却长寿得令人心疼,他最后二十年,前十年求医问药,后十年,准备等死。朝廷在变好,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再继续入仕,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病痛残疾的折磨,决定一死了之,进入坟墓,尝试将自己给活埋,但是没成功,残疾的身躯令他刨土都艰难,最后拖着半边都已经麻木的身体,一头扎进了那条名叫潁水的大河。他的《释疾文》一文中写了他的苍白自白:“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铺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多少人都还记得他的《长安古意》一诗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早期名作,写得声色并茂,然而临死前却一口气写了篇《五悲》的骚体文,感慨自己的一生为天命所控,“悲夫,事有不可得而已矣!是以古之听天命者,饮泪含声而就死。”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明史上同样14岁当皇后的两个女子,结局却截然不同

明史上同样14岁当皇后的两个女子,结局却截然不同

纯惠皇贵妃是什么地位?与傅恒一家结亲

纯惠皇贵妃是什么地位?与傅恒一家结亲

胡广:因长得帅被钦点为状元,后来成大明内阁大臣

胡广:因长得帅被钦点为状元,后来成大明内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