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韩愈和刘禹锡本来是好友,后来怎么不来往了?
2930
你们知道 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唐诗宋词是文化艺术宝库的 ,伟大杰出的文人更是如同井喷般爆发。 人将这时期的八位文人,合称“ ”,这可谓是顶尖的赞誉。要知道,从唐到宋也就八百年历史,相当于100年评一人,难度远胜过诺贝尔文学奖。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具有“文章巨公”和“ ”之称的韩愈,尽管 的名气更大,但他排在第一,似乎也无可争议。然而, 的韩愈,成名之路却异常艰辛。
学而优则仕,换句话来说,要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扬名立万。否则,就只能做一个落第 ,地位大大下降。韩愈的科举之路相当坎坷,连续考了三次,才中 ,这与那些一举中第的天才选手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而且,当时进士不能直接当官,必须要通过朝廷的选官考试,这一下韩愈又考了三次。
直到29岁,他才当上微末小吏,35岁时终于上调京城。此时,他结交了同时入京的 和 。此二人更年轻,少年得志,才气逼人,他们结为好友,互相唱和,关系十分融洽。韩愈特意在《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的长诗中提到:
同官尽才俊,偏善刘与柳。
可见,当时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三人的关系有多么好。可是,就是在这两句诗之后,他却偏偏加上了另外四句,让这段友谊蒙上了阴影: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
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这是什么意思,它说的是韩愈认为自己现在遭遇了人生的困境,可能是因为有人将他对朝政的言论泄露出去了。他没有实锤证据,但他却怀疑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所为,他二人肯定有问题。
原来,在贞元十九年时,韩愈担任监察御史。这个职位就是检举官员,向 提意见,正好对韩愈的胃口。我们知道,晚年的韩愈尚且为 迎佛骨劳民伤财还上谏,差点掉了脑袋,年轻的时候他是何等意气风发,嫉恶如仇。
当时,他发现长安地区发生旱灾,颗粒无收,然而官府却照常收税,闹得民怨沸腾,所以向 进献了《论天旱人饥状》的奏疏。可是,这就得罪了管理长安的京兆尹李实。李实 ,在皇帝面前反诬韩愈,将他贬到连州阳山 。阳山县在今天的广东省清远市,与京城相隔千里,这是韩愈在政治上第一次重大打击。
环海沉浮,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唐德宗驾崩,李实被贬,韩愈也没有得到回京的命令,只不过是改在江陵为官。他发现不对劲,所以写了上面所提到的《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这三学士分别是王涯、李建、李程,也是不得意之人。
韩愈认为,当年他与李实交恶,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原因很简单,柳宗元担任过渭南主簿,刘禹锡做过蓝田县尉,两人当时都归京兆尹李实所辖,所以自然偏袒老上级。韩愈怀疑就是这二人将背后捣鬼,将他对朝廷的不满告诉李实,这样才会被李实精准打击,贬至天涯海角。
更重要的是,唐德宗驾崩后, 信任王叔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改革派的主力干将,他们却不带韩愈一起玩。即便是改革派力量单薄,却没有拉拢韩愈,将他调入京城,这种态度当然让韩愈更为怀疑。
所以,后来韩愈对永贞革新的评价很低。而且朝廷变化很快,唐宪宗继位后,就将新法废除,“二王八司马”都被贬出长安,其中就包括了柳宗元和刘禹锡。韩愈这才迎来了出头之日,他被召回长安,担任国子博士。
此后,虽然韩愈表面上既往不咎,并与柳宗元继续推动了“古文运动”。但是,他却在心里对二人极度冷淡。即便刘禹锡漂泊为官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伸出援手,可见成见非常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