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废掉宰相真的是因为胡惟庸案吗?

3874

废相,是 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1380年, 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同时,裁撤 和丞相。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 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宰、相之名分别见于商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见于战国。除辽代之外,“宰相”一直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总体来看,“宰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即必须拥有议政权,和必须拥有监督百官执行权”。

image.png

明太祖朱元璋废相,并不仅仅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是对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的不满。在明初,除 长期统兵在外,其他在朝的丞相如 、 、汪广阳、胡惟庸等,几乎都未得善终。这也足可以证明明太祖对中书省丞相早怀忌惮之心。

在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朱元璋就开始对中书省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诛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因将中书省与丞相一体废除。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又下令中书省及其属官均废除。朱元璋废相后,开始独操权柄。 即位后,明代内阁辅政体制初见雏形。

朱元璋废相后,在明代史料中,宰相称谓的运用比较混乱,或指 ,或指内阁,或指司礼监。这三种称呼都有道理,但皆不全面,六部承担了政务执行权,内阁、司礼监共同辅佐皇帝,承担了议政的权力。由此可见,有明一代,所谓的宰相制度并未完全废置,而是由内阁、司礼监、六部共同承担了宰相的职责。

在 十年(1582) 去世后,万历皇帝虽然一直不断压制内阁乃至部院的权力,却始终没有建立起中枢行政决策的替代模式。 放任官僚争夺权力的做法虽然能够起到压制各方、加强皇权的效果,但也容易造成明代中央决策机制的混乱和失灵。

image.png

此时,明廷内阁票拟已经基本失去效力,并进而导致了外廷行政目标混乱的局面。万历皇帝将奏疏留中,不仅削弱了内阁协助皇帝处理章奏的权力,更糟糕的是,明代中央行政系统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紊乱。

这种问题延伸到天 、 时期,就演变为内阁权力几乎被完全废置,皇帝变成了“独夫”,皇权失去制约和辅弼,加之外廷党争日趋白热化、残酷化,明廷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鲜为人知的胜利——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鲜为人知的胜利——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汉文明复苏,西辽人如何播撒汉文明?

汉文明复苏,西辽人如何播撒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