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名相于敏中,生前受宠死后为何毁誉?
4135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 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殿阁衔 ”制度中,文华殿大学士虽然处于第二位,但因殿阁大学士之首——保和殿大学士自富察·傅恒之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所以所担任文华殿大学士的于敏中已经走到了清代臣子的顶点。
《 ·列传一百六》有载: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五年,命为 。
状元出身的于敏中,因文章出众而备受 恩宠,于仕途迅速升迁,很快便进入 最高国务机关——内阁。
此时的内阁虽然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在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又兼领军机大臣,成为 的实权官员。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被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 、首席军机大臣,成为朝野尽知的京中第一权臣。就当时而言,于敏中乃系 “须臾不可离”的第一宠臣。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有载:
四十一年,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蓡。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就于敏中的生前、死后所得到的圣宠而言,于敏中虽然算不上乾隆朝汉臣中圣眷最隆者,但也绝对属于排在前几位的宠臣、重臣、权臣。
可就是这样一位备受乾隆皇帝恩宠的 、领班军机大臣却在乾隆五十一年,被乾隆皇帝亲自下令撤出贤良祠,以昭儆戒。乾隆六十年,更是被乾隆皇帝称为“不自检束、实属辜恩,非大臣所应有”的负面评价,并给予了“所袭轻车都尉世职即撤革,以为大臣营私玷职者戒”的严酷惩戒。
那么,一代宠臣于敏中,为何在死后遭受乾隆皇帝如此毁誉呢?
说起来有点可笑,这一切竟然都源于乾隆皇帝的“推断”!
乾隆四十六年,在于敏中病逝两年以后,朝廷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王亶望贪腐大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曾经在户部尚书任上十几年的于敏中被乾隆皇帝认为“其时王亶望为甘肃布政使,持有于敏中为之庇护”,认为于敏中才是这件巨大贪腐案的元凶。
但乾隆皇帝念在于敏中“宣年力久,且已身故,不忍追治其罪”,将于敏中的罪行予以掩饰而过。
但在乾隆五十一年,乾隆皇帝对于敏中的态度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乾隆五十一年,乾隆皇帝在把玩“嘉靖年间器皿”的时候,想到了“严嵩专权炀蔽,以致国是日非,朝多稗政”的历史教训,于是联想到了“任用日久,恩眷稍优”的于敏中。
乾隆皇帝依据于此,“大胆”做出“推断”:于敏中拥有厚赀,必出王亶望等贿求酬谢。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在把玩 嘉靖年间古玩的时候,想到了嘉靖朝的大奸臣、内阁首辅——严嵩;又有严嵩联想到了自己委以重任的内阁首辅——于敏中;再联想到“王亶望贪腐大案”中,乾隆皇帝对于敏中“案件元凶”的认定观点,于是乾隆皇帝对于敏中进行了推断性定性——营私玷职者。
于是,这位乾隆朝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备受乾隆皇帝恩宠的一代 ,就在乾隆皇帝的“推断”和“猜想”中,被彻底颠覆,成为了辜负皇恩的大贪巨奸之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