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诗词中的“黄犬”有何能耐?不仅能打猎还能送信!
3144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诗词中的“黄犬”有何能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中,蒙曼老师提到“黄狗”。有出处吗?
前言
电视节目我还没有看过,不知道蒙曼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提到了黄狗,估计不会是张打油的那首“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仅仅说起黄狗或者黄犬,古诗词中最常用的典故有两个。
一个是 临刑前所说的黄犬,一个是给陆机送信的黄犬。这两个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关于黄狗的典故。
另外比较常见的用法,就是指黄狗,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一、陆机的黄耳快犬能送信
黄耳快犬的故事,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
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年轻时的陆机喜欢游猎,在老家苏州时,有人送给他一只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黄耳。东吴灭亡后,陆机陆云二兄弟北上洛阳,就把这只宠物带上了。
这只聪明的黄狗能听懂人话,还特别善于认路,它曾经跟别人远行三百里外,能够自己找到路回家。某日陆机在京城洛阳,很久没有和家里通消息,于是开玩笑地问,我很久没有收到家书了,你能当一次信使吗?
陆机的这只黄狗高兴地摇摇尾巴,还汪汪叫了几声,似乎答应了。陆机写了一封信放在竹筒中系在狗脖子上。这是狗上了驿路,直奔向陆机的老家去.......半个月后,这是黄狗就带着回信回到洛阳了,比人还快。这只狗死了以后,享受了叶落归根的待遇,葬于陆机的老家,其坟被称为“黄耳冢”。
《述异记》内容相当庞杂,其中有历史掌故、 也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个神乎其神的黄耳快犬听着很像今天的网络段子,不过在《 ·陆机传》也能见到这个故事。
于是这个神奇的小狗,便和鸿雁、鲤鱼、青鸟等等,成立古诗词中的信使形象。
二、李斯的上蔡黃犬会打猎
另一个黄犬的故事,就有点惊心动魄了。《史記·李斯列傳》中介绍秦丞相李斯临死之前的一段话: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是 的风云人物,他在 的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李斯的辅佐, 未必能 。我们都学过李斯的《谏逐客书》,这封上书为秦国挽留了优秀的人才, 为将来一统天下打下了人才基础。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推动了秦王称帝、坚持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等重大措施。作为 的权臣,他勾结 害死了 ,立 为 。本想一揽朝政的李斯,玩玩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赵高设计获罪。 二年(前208年),李斯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临死时, 父子相拥而泣,李斯叹息道,如今连做一个普通人牵着狗去打个兔 成了奢望。
用俗话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三、苏轼诗词中的两种黄犬
从上面两个黄犬的典故可以看出,这个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一个是快乐的信使,一个是记忆中平淡而美好的生活。
大诗人苏轼分别在两首诗词中,用过这两种不同的黄犬。
1、上蔡黄犬
《雨中过舒教授 》苏轼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履。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归来北堂闇,一一微萤度。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飞鸢悔前笑,典出《 . 传》。马援被封新息侯后,有一次感慨地说,我的一个兄弟说,读书人够吃够喝,有辆车,能当个小官养活自己就很好了。奢求的太多是 。
马援继续说,我当年南征的时候,人在沼泽迷雾之中,见到一只雄鹰坠入了水中,忽然想起这番话,不由得心生感慨。
可见飞鸢类似于李斯的黄犬,都是 之意,因此说“黄犬悲晚悟”,等明白这个道理就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这首诗前面描写舒教授官邸或是居处的闲雅, 一直到第十七句转折,用飞鸢、黄犬的遗憾来对比舒教授半官半隐的美好生活。
结尾说自谦说,我不是 那样高士,领悟不了这种生活的闲趣。这是对于官和隐的一种思索。
舒焕,字尧文,睦州人。熙宁六年(1073) ,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教授,当时苏轼在徐州任知州。
2、送信的黄犬
苏轼也用过信使黄犬的典故,下面这首词被上面那首诗有名多了,《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 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首词次韵贺铸的《青玉案》,所以说“ 和贺方回韵”,和韵是作诗的押韵方式。其实题目是“送伯固归吴中”。
遣黄犬、随君去。让这只“黄犬”跟您一起去。言外之意是,回到吴中后及时给我来信。
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是苏轼的友人。他的家乡和陆机一样都在苏州,苏轼用此典故把好友比作陆机,是一种巧妙的恭维。
四、其他诗人笔下的黄犬
以上蔡黄犬为典故的七律,最有名的是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 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白居易明白了“独善其身”的道理,为避祸躲到了洛阳做太子宾客,因此避开了 。
在这次政变中,屡次与白居易作对的宰相王涯被宦官杀害,同时大批的官员身首异处。而当时的白居易正快乐地“独游香山”呢。恰如诗中所言: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第五句,顾索素琴,用 的典故,嵇康临刑前讨了把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好歹潇洒了一场。如今这些官员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王涯逃出禁城后,在茶肆中被 抓获给腰斩了。
第六句,忆牵黄犬,自然就是用李斯的故事了。如今想重回牵狗游猎的普通人生活,已经不可能了。
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也用过李斯黄犬的典故,《题欹器图》: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水太少斜着,水多了倒了,需要不多不少才行,是一种很有趣的容器。刘禹锡咏物题画,并不描绘这个事物的表面形态,而从生活中的感悟落笔。
丹徒布衣,典出《晋书·诸葛长民传》。诸葛长民的经历和李斯非常像,二人都曾经富贵过,但是下场都很悲惨。这首诗第1、3句,说李斯,2、4句说诸葛长民。题外话,这种七绝的章法被 学了去,写过一首《病起荆江亭即事》。
刘禹锡用两个典故来咏欹器,得其精神内涵。
除此以外,李白、 等大诗人都用过李斯黄犬的典故,如:
“ 顾其儿,李斯忆黄犬。”《八哀诗 其六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歌》
苏轼的政敌兼好友 ,也用过黄犬,《寄四侄旊二首 其二》 :
一日东冈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遥知别后诗无数,黄犬归时总寄来。
很明显,这首用陆机的信使黄犬典故了。不说人寄诗来,而说黄犬带回来。一条狗没啥稀奇,但是带信狗是陆机的专属典故,蹭到陆机的wifi,自然把对方抬高了。
结束语
黄犬在古诗词中, 用李斯上蔡犬的典故似乎更多。具有讽喻特点的咏古、咏怀类诗中,常有今古对比、荣枯不定的感慨。因此李斯的狗难免常常被用来作负面典型。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刘禹锡吟咏的欹器就是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无论对权力还是财富,如果贪得无厌,很容易变成李斯、诸葛长民这种下场。
相对来说,用陆机送信黄犬典故的相对少一些。更适合一些相互赠答的闲适诗词作品。
另外,还有很多诗词中的黄犬就是一只犬而已,没有什么深意,例如苏轼的《江城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