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经历四个朝代,先后侍奉十个皇帝,最后还得以善终

4912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冯道。

灭亡之后,华夏大地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北方就发生了五次政权交替,南方更为混乱,先后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建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 "。

北宋名臣 在说起这段历史时,也不禁感叹:"呜呼,五代之乱极矣!"算是乱到头了。

然而,在这个乱世之中,却有一位在后世史书中鼎鼎大名的人物:此人历经四个朝代,先后侍奉十个 ,一直身居高位,最后居然还得了个善终,堪称乱世之中的最强"公务员"。

这位神一般的人物,就是自号"长乐老"的冯道。

image.png

冯道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后世史家对其一生所为的争论。欧阳修评论他:"可谓无廉耻者矣"; 说:"太师冯道,最号老成,实最无耻。"
;范文澜更不客气,直斥冯道为"奴才的奴才",将他贬得一文不值。

但是,替冯道说话的也不少。 为他辩护:"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 称赞他:"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 李贽直言:"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同样一个人,在这些大学者的笔下,居然产生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不禁让人有些 。但当我们纵观冯道一生 时,应当能够得出我们自己的评价。

"佛系"青年

冯道,字可道,于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出生于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州一带)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里。

在他出生的那个时代,曾经强盛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年轻时的冯道,除了日常耕种、奉养父母之外,就是安安稳稳的读书、作文,并没有参加 、求取功名的心思。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时的冯道,是个地道的"佛系"青年。

然而,在唐末这个乱世中,连一张安静的书桌也无处安放。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征辟了冯道,请他到自己身边做一名属官。

虽然名为征辟,但实际上就是命令。于是,冯道收拾行囊,辞别父母,来到刘守光的节度府中,从此走上了一条堪称传奇的官场之路。

平民宰相

冯道在刘守光府中待了没几年,唐朝就灭亡了。正所谓" ,天下共逐之",但凡手里有兵的军阀都摩拳擦掌,想要混个皇帝当当。

作为一方诸侯,刘守光自然也不能例外。虽然 皇帝 篡唐之后,已经给了他一个燕王的封号。但在他看来,大家原本都是节度使,凭什么你能当皇帝, 不能?

蛰伏了四年之后,刘守光在幽州自立为大燕皇帝,就是历史上的" 燕"。

不过,做皇帝也要讲个"基本法"。特别是乱世中,称帝最起码的条件就是拳头得够硬。刘守光虽然有野心,但实力太差,他这个自封的大燕皇帝在旁人看来,就跟过家家差不多,压根没人理他。

当皇帝没人捧场,刘守光心里自然不爽。于是,刚即位不久,刘守光就打算出征定州(今石家庄一带),想要秀一把肌肉。但就在这个时候,冯道站出来反对了。他提出的理由很简单:您的家底太薄,打不起。

面对唱反调的冯道,刘守光表现的很干脆,没说什么废话——直接把他扔到了监狱里。

但冯道的运气实在不错,在监狱里待了没多长时间,就被人搭救了出来。逃出生天的冯道,判断了一下天下大势,觉得晋王 还是相对靠谱的,于是便投奔了过去,在李存勖亲信 张承业的推荐下,成为了晋王府里的一名书记官。

image.png

在李存勖手下,冯道干的很不错:兢兢业业,处理来往文书从不出错。据史料记载,李存勖这个人比较喜欢享受,经常和手底下的将领一起吃吃喝喝,时间一长,主管酒宴的官员有点受不了了,便劝谏李存勖,说:"现在跟您一起吃饭的人太多,怕是照顾不过来,您看减少一半怎么样?"

这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建议,但却惹得李存勖大怒:"我和手下将领吃饭,是为了犒劳他们的辛苦,要是这都不让干,那我也不玩了,你们自己再找个统帅去吧!"发完了脾气,李存勖还不罢休,要求冯道马上起草文书,通告三军,摆出一副就地散伙的架势。

就在此时,冯道慢悠悠地说话了:"大王起兵这么多年,现在天下唾手可得,为了这么一件小事,恐怕是因小失大。下属的意见有错,您不听就是了,何必生气呢?万一敌人趁乱前来攻打,那受损失的还是大王您啊。"
听了冯道一席话,李存勖很快恢复了理智,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能及时劝阻君主,又不对犯错的人落井下石,冯道的确可以算的上是个厚道人。

在李存勖与后梁政权作战期间,冯道一直随同出征。有人为了巴结他,给他送来许多抢掠来的女奴,每到这时,冯道便全盘接受,暗地里又寻访她们的家人,将她们送回家去。既给了对方面子,又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冯道的情商之高,可见一斑。

后来,李存勖建立了 政权,冯道当上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但不久后便因父亲去世而回家服丧。在服丧期间,冯道不仅将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赈济灾民,还经常帮助邻居耕种土地,全然没有当官的架子。

image.png

李存勖的弟弟李嗣源即位之后,冯道登上了宰相之位。当上了宰相,冯道终于有了为百姓说话的机会。唐明宗曾经问他:"今年天下丰收,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吧?"而冯道却依然告诫皇他:"粮食多了,百姓收入反而会少,粮食少了,百姓又会饿肚子,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您还是不能放松啊!"

后唐一朝,门第高低还是非常重要的,冯道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坐上了当朝一品的位置,许多大臣都不服气,明里暗里给他使脸色、下绊子,还有的跑到皇帝那里去告状。但冯道却压根不当回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看到冯道这个样子,唐明宗李嗣源感叹:"冯道与世无争,真是有长者风范啊!"

武将出身的唐明宗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对冯道的这一评语,可算是非常中肯。

官场不倒翁

后唐灭亡后,冯道又在 、后汉、 三朝为官,且都是身居高位。在后世对他的批判中,这就是他的最大罪状。

但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在冯道的眼中,百姓的生活要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他认为,无论谁做皇帝,最终受苦的都是百姓,身为官员,最要紧的是为百姓做事,至于名声之类,只能暂且不管了。

在后晋任职期间,晋高祖曾向冯道咨询战争之道。冯道却说:"战争之事,皇上自有裁决,我不过是一介文官,只懂得调理万民,实在不希望发生战争。"

用现在的眼光看,冯道完全可以称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但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里,冯道的声音太渺小了,在他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能够接受他劝诫的君王寥寥无几。然而,冯道却始终没有放弃,即使在这条路上,只有他一个人艰难前行。

后晋被契丹所灭后,契丹国王耶律德光见到前来觐见的冯道时,笑话他:"你也一把年纪了,算是个什么呢?"冯道回答的很平静:"我就是个无才无德的傻老头子啊(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image.png

然而,就是这个"痴顽老子",当契丹士兵在中原肆意劫掠时,他却敢于向耶律德光进谏:"如今时局大乱,就算是佛祖降世,恐怕也没有办法,要拯救百 水火,还是得依靠您啊。"
据史书记载,当时许多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存性命,冯道实在是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功绩,无论在后汉还是后周时期,每一任皇帝都对冯道礼敬有加。他们非常清楚,即使在乱世之中,朝廷还是需要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冯道,代表的是官员的良心。

冯道晚年时,曾写了一篇名叫《长乐老自叙》的文章。在这篇自传中,冯道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相当精准的评价:"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在关心百姓疾苦上,冯道的确做到了始终如一。

后周显德元年,73岁的冯道去世。在乱世中浮沉了数十年的冯道,还是没有等到他所热爱的和平到来。

虽然在他死后,许多学者对他全无气节的行为大加贬斥,但在那些被他送回家的女奴眼中,在那些因为他的劝谏而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眼中,冯道与这些"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儒生相比,谁高谁低,恐怕是自有公论。

毕竟,历史虽然是文人所写,但创造它的却是千千万万的平凡百姓。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中的人,百姓也会始终铭记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说说李光弼和史思明这两个死对头史思明是怎么被李光弼给阴了

说说李光弼和史思明这两个死对头史思明是怎么被李光弼给阴了

法正: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曹操都想得到他

法正: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曹操都想得到他

吕雉和武则天都曾经权势滔天最后为什么只有武则天当上皇帝

吕雉和武则天都曾经权势滔天最后为什么只有武则天当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