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年事已高又没有兵权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李善长

2765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杀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 ·李善长传》中朱元璋评价李善长: “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 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最大的开国功勋

李善长,字百室,为安徽人。在朱元璋平定安徽滁州期间,他果断投靠在其麾下,并以其聪明才智一跃成为朱元璋的亲信。

image.png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期,李善长主要负责在后方为朱元璋驻守根据地和征调粮草物资、进行人事考察以及安抚百姓等后勤工作。因而朱元璋才会将他与 之萧何相比较,还赞其更胜一筹。

许多年间,李善长都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朱元璋多次出谋划策,建下不少奇功。

因此在朱元璋称帝后对百官进行时,李善长被封为了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等多个要职,是为百官之首,一度位极人臣。

李善长不仅位列“开国六公”之首,还获得了有免死作用的 ,甚至是与朱元璋结了亲家。

朱元璋为笼络李善长这位位高权重的臣子,便将长女 下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所以李善长在成了皇亲国戚以后,风光更是朝中无人可与之相比,可谓是人人羡慕。

但凡事又讲究物极必反,李善长位极人臣,自是 ,想要保住身家性命只得远离朝廷风波。

作为一个聪明人,李善长自然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所以早在洪武四年时,他就以身体不好为由主动申请退休了。

image.png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是躲不过被清理的命运。

事实上,李善长在被朱元璋下令清理时已经是76岁,此时的他手中我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权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如此不顾旧情也要对一个威胁不大的人狠下重手呢?

罪名是参与 谋反

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这段话记载的便是李善长的罪名,称其外表虽宽厚平和,但内里却刚愎自用,且待人刻薄。李饮冰、杨希圣二人因稍微冒犯了其权威,他便追究其罪责并把他们贬职了。

在李善长权势地位到达顶点之后,也变得傲慢起来了,所以朱元璋才会对他暗暗生厌。

洪武四年,他因生病退职还家。后来却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受到处死的命运。

这是官方的记载,但我们都知道,史书记载也并非全是正确的,毕竟受到权势的影响也是有的。

image.png

在洪武二十三年,76岁的李善长被揪了出来清算旧账。而此时距胡惟庸的谋反案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按理说,这个案子早就过去了,但李善长却被举报曾参与谋逆。

而后朱元璋发怒宣布:李善长身为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却知人谋反而不报,实属大逆不道。再加上当时有星变,需诛杀大臣来应灾。

因此李善长便是这个应灾的大臣,他自知只有一死才能解脱,随后不久,他便在家中自缢而死了。

并且除了李善长本人,他的妻、女、弟、侄四家人,共有有70余人全都被株连至死。唯一幸存的只有已经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是当朝驸马的李琪。

尽管被赐恩免死,但却也落得一个被发配的命运。李祺的两个儿子因是朱元璋的外孙,也才没有受这个惨案的牵连。

就这样,这位曾被朱元璋称赞为比萧何更胜一筹的股肱之臣,落得了如此一个几乎举族被灭的下场。

直到第二年时,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呈《论 公冤事状》,公然为李善长叫屈。

这份《冤事状》中大致是说:李善长与朱元璋 ,一同 ,他生前一度封公,可谓位极人臣。若是他自己 想要造反还说得过去,但要说他是帮助胡惟庸造反,实属荒谬。

image.png

最后王国用还冒死劝谏朱元璋:“李善长功勋卓著,在审案不明的情况下,就借口杀大臣以应天象而将他论罪,只怕满朝文武都会为此寒心。只求陛下以此为戒,不要再行杀戮。”

不知出于何种心理,朱元璋在看到《冤事状》后竟没有发怒,这也正是他对李善长之罪莫须有的一个默认。

明朝的帝国体制早已注定他的悲惨结局

事实上,李善长之所以被杀,从表面上来看是受到了胡惟庸谋反案的牵连。

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在于,李善长身为 的首相,是中书省丞相的代表人物。杀他不过是为了彻底断绝人们对丞相之职的幻想。

这还要从建国之初明朝的朝廷体制说起。在明朝初建时,因随元制,沿用的许多制度仍旧是元帝国的制度。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为此事还特意找 谈过话,谈话的目地便是对朝廷的有关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自然就是4个朝廷官职,包括以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左丞相、右丞相以及左右平章政事。而左右平章政事在当时没有什么权力,大权都掌握在左右丞相手中。

当时的左丞相便是李善长,而右丞相则是 。若是徐达在朝,左右两位丞相还能够互相牵制。但是因明帝国前期还有诸多战事没有结尾,所以右丞相徐达便长期在前线带兵打仗,并不在朝中。

image.png

如此一来,朝中的大权就落在了李善长一人身上。因此朱元璋费尽心机,不惜以 来牵连李善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废除中书省。

一旦中书省被废除,丞相之职位也就不存在了。

按理来说,一般的官员退休回家就不会再对皇权造成威胁。但李善长不同,他以谋略而著称,所以他的告官回家就被认为是一时韬晦之计,即使他从朝堂上消失了,但其影响却还是一目了然的。

因此,李善长只有 而死的结局。

在《明史》中叙述朱元璋和李善长关系演变时使用了一些句子:“帝始稍厌之”,“帝衔之”,“帝怒”……

可见,在很早之时,在李善长表面还十分风光之时,朱元璋的杀机就已经开始了。

而朱元璋之所以没有急于杀了李善长,只不过是出于人之常情罢了。毕竟当年李善长也曾与他患难与共,立下了种种的功劳和苦劳。

而且加上许多现实考量,轻易杀了开国第一文臣和第一宰相,难免无法保证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image.png

也正是拖了这么久,直到李善长已经76岁的时候,朱元璋才真正下定决心杀了他。

小结

因此,说到底,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的集权,将权力牢牢地握在他一人手中。

所以与其说,李善长是谋逆被杀,倒不如说是他其影响了皇权的专制。

朱元璋出身微末,尤为看重皇权,疑心自然会更重。所以他如此做,也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触及皇权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参考资料:《明史·李善长传》、《论韩国公冤事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她被纳入后宫,一生都是赫舍里皇后的替身

她被纳入后宫,一生都是赫舍里皇后的替身

清朝最惨的皇后,最后却被废黜囚禁

清朝最惨的皇后,最后却被废黜囚禁

鲁智深为什么会对泼皮说下留情?原因是什么

鲁智深为什么会对泼皮说下留情?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