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雍正继位之谜雍正到底有没有改过康熙的遗诏
2331
对 遗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宫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 信的事情,69岁的康熙帝在这一天夜晚突然病情恶化,撒手而去。
—向被看好的十四阿哥 未被选中,四阿哥 却当上了 。于是人们猜测, 是否改过康熙的遗诏呢?
康熙
十七阿哥胤礼当晚在大内皇宫值班,得悉皇父康照去世,他立即奔往畅春园,行至西直门大街时,恰遇布 领隆科多,隆科多告诉他四阿哥胤滇(即雍正〉已经登上皇位。听到这个消息,胤礼 ,立即调转马头奔向自己的府邸,而未到宫门迎驾伺候,他实在难以接受多年以来的皇位之争竟然以这种方式结束。九阿哥得知由四阿哥继皇位后,十分气愤,突然来到雍正面前质问,并表示不满。八阿哥胤祀也在深夜与三阿哥胤祉在庭院相会,秘密商量对策。稍后,十四阿哥从西宁回京奔丧,希望见到 ,问明立储之事。
几位皇兄皇弟的异常反应,表明康熙生前决无立胤禛之意。并且康熙驾崩之夜传遗诏时,胤禛并不在场。他因代行祭天大典住在天坛。听说父皇病重,便急奔畅春园,于午前到达,三次晋见父皇。当时康熙还能说话,却只字不提传位胤禛之事。八个接受遗诏的皇子大臣,包括隆科多也没有透露消息或是作出暗示。这样重要的头等大事,康熙和皇子、大臣们竟集体向胤禛保密,于理不合。后来隆科多获罪,雍正称其不在康熙身边,没有派出保护之人,前后矛盾,显然存在伪造的痕迹。并且胤禛对皇宫釆取警备措施,隆科多下令关闭京师城门长达六天之久,诸王若非传令不得进人大内。于是,从雍正即位的第一天开始,他的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便受到冲击和严峻挑战。
雍正
民间流传,康熙病重时,胤禛曾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怎的,康熙就死了,紧接着,胤禛便继位称帝,于是人们认为,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因为起初康熙的病情已经稳定,13日突然骤变,怎么不令人生疑呢?况且,即使不是 毒死的,也可能是逼迫或是篡改遗诏。因为当时畅春园在隆科多的严密控制之中,由他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和执掌卫戍兵权,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因此不排除他参与下毒的可能。
据说康熙十分看重十四子胤祯,康熙五十七年,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各路大军,代父亲征新疆和西藏。康熙亲口夸奖胤祯有带兵才能,要部下绝对服从胤祯。在康熙的遗诏中写的原文足:“传位皇十四子胤祯。”雍正杀父后,由隆科多将“十四子”改为“于四子”,将“胤祯”改为 “胤滇”。雍正登基后,借口杀死隆科多,据说是为了杀人灭口,让 之事变成永远的秘密。此外,雍正选在皇十四子返京前“谋父”,也是怕节外生枝, 影响自己当皇帝的大计。
有关雍正继位出于矫诏篡立的流言,当时不仅在中国传布,而且通过朝鲜 来华使节,也远播海外,朝鲜国中也认为雍正继位属于篡改诏书。
隆科多
细细想来,改诏篡位真有其事吗?这其中疑点甚多。 提到太子、皇子,均是写为“皇太子”、“皇某子”、“皇某某子”,这是 的特殊制度,不同于 只说“太子”。如果写作“传位皇十四子”,将“十”改为“于”,那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样文理不通的话,怎么能是诏书,雍正又怎么能拿它去登基呢?再者,当时的“于”写作“於”,怎么改也是不行的。这是就汉文遗诏讲的,如果康熙是用满文书写的遗沼,就更不可能篡改遗诏。
况且康熙一向反对喝人参汤,他认为人参对人体有害无益。另外,从废皇太子开始,康熙就十分注意保护自己,对 下毒之类活动防范甚 严。早在废黜太子之前,即曾将与废皇太子有关的 、御茶房供职人员全都处死。相信废皇太子是不会那么容易下毒杀父的。
雍正六年(1728年),在湖南永兴县秀才曾静反清案中,揭露出关于雍正轼亲篡位的传言。经追查得知,这些谣言来自胤祀、 、胤祯等门客 。宣传胤禛以人参汤毒死父亲、篡改诏书的行为系胤禟的心腹太监何玉柱。雍正将有关上谕、审讯词和曾静的口供,汇集成《大义觉迷录》一书,于雍正七年刊行面世,颁布全国各府州县。雍正希望澄清事实的决心,却适得其反地引来了关于其继位的种种非议。
当然,如果雍正继位没有什么破绽,哪里来的那么多猜测呢?就当时的局势而论,似乎不难理解。因为争夺皇位是十分激烈的,不管谁当上皇帝,都会遇到来自众多政敌的种神破坏。胤禛的政敌在他的继位合法性上大做文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雍正为了得到皇位,是不是使出了非常的招术,恐怕将永远是个谜吧!只能说試父篡位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若果真是这样,我们也应该佩服其勇气和智谋,这个皇位也应该是属于他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