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迅速崛起,为何吴起的变法最后没有改变楚国的境况?
1687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变法的弊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原大国 进行李悝变法之后,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增强,迅速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
此时南方的 ,长期受到中原各国的攻击,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完全没有了“ ”之一的气概和风采。处境艰难的楚国,也希望能够进行一次魏国那样的变法。
想啥来啥,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正在 为没有变法人才而苦恼的时候,上天给他送来一位顶级人才——吴起。
图1|吴起画像
这位大神可是在魏国全程参与过李悝变法的,而且变法当中军事的那一部分,就是由吴起亲自操盘。创建了威名赫赫的 ,并且保持七十二战不败的战绩神话。
这么一位有变法经验的熟练工来到楚国,楚悼王是 ,先是任命吴起宛城太守,负责楚国北方边境的整体防御。过了一年,就将吴起提升为令尹,负责整个变法工作。
图2|楚悼王
在楚国,令尹这个职务比其他国家的相国权力还要大。对内,可以总领一国政务;对外,可以主导国家之间的战争,可以说集大权于一身。
吴起担任令尹之后,也不含糊,立即着手开始筹备变法。第一步要做的规定动作,就是取信于民。吴起采用“倚车辕”的方法,即搬得动车辕的人,就能够得到奖赏。后来 的“徙木立信”,就是从吴起这儿学过去的。
图3|吴起变法立信
树立了威信之后,吴起颁布了具体的改革内容,主要有这么几条:
1、 制定律法,并且向官员和百 布;
2、 取消贵族的世袭爵禄,将贵族安排到 之处,充实人口;
3、 裁撤闲散官员,削减官员工资,用于补贴军用;
4、 纠正官场中饱私囊的风气;
5、 移风易俗,统一楚国的风俗。
从这么几条看,吴起的变法确实切中了楚国的病根。但也正由于吴起的变法过于刚猛,造成文武偏科,手段缺乏柔和,最终遭到楚国旧贵族的猛烈反扑。我们来品味一下吴起变法的不足之处:
01 文武偏科,过于强调军事
吴起虽然拥有改革家的称号,但是他最为人称颂的身份依然是军事家。一部《吴子兵法》,闪耀千古。事实上,无论是在魏国参与李悝变法,创建魏武卒,打下秦国的河西之地,还是在楚国,向北抗衡三晋,向南拓展疆域。这些都基本上是军事上的成就。
图4|变法过于偏重军事
在这次变法中,吴起的核心思想在于裁撤行政费用,用于训练士兵,“文”辅助“武”,保证给养。这在短时间内确实迅速增强了楚国的国力。但对于楚国内部长期的结构性和制度性改革,却没有太大的帮助,无法让楚国进入国富兵强的良性循环。
02 没有培养新的集团
历史上的变法,想要获得成功和延续,都必须要在原有的旧势力之外,树立起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这样才能保证在变法者本人不在之后,变法本身能够延续下去。而那种变法者单挑整个利益集团的变法,其结果一定是人亡政息。
例如李悝变法,虽然打破了奴隶贵族对于官职的垄断,但也鼓励旧贵族开垦荒地,积极向地主阶级转化,利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与旧势力博弈。
再比如 的二十等爵制度,虽然将旧贵族全都得罪了,但是依靠变法兴起的功勋贵族集团会本能的维护变法,成为推动变法继续下去最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商鞅亡故后,秦国的变法却一代代传下去的原因。
图5|变法需要新兴阶层支持
楚国自周天子分封以来,就一直处于最南方,不被中原地区的主流文化所认同,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制度也不如中原国家完善。在 交际的社会转型时期,楚国的封建化进程相比于赵、魏、韩等国,是相对滞后的。换而言之,楚国的旧贵族势力要比李悝在魏国遇到的强得多。
而吴起恰恰没有重视这一点,一上来就用重锤,将楚国贵族的特权统统砸碎。却没有扶持新兴的地主阶级来与旧贵族抗衡。在吴起最重视的军事方面,虽然沿用了魏武卒的训练方法,却没有学到李悝变法中,军功晋爵的精髓。导致整个变法中没有新的阶级势力崛起,被旧贵族轻易反扑。
03 持续时间太短
变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李悝的变法持续时间在二十年以上, 的变法时间约十五年,而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也将近二十年。相比之下,历史给吴起的变法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从公元前386年到前381年,满打满算不过六年时间。如此短的时间,不足以改变楚国这个庞大的国家。
图6|变法戛然而止
公元前381年,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 为“悼”。中年夭亡为“悼”,也许历史也在同情这一位改革之主,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也许吴起变法的结果会变得不一样。
总而言之,吴起变法沿袭了李悝变法的全面性,但是过于注重军事方面,导致文武偏科。加上缺乏灵活的策略,变法没有取得深刻的进展,随着楚悼王的故去而戛然而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