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是怎么惨败的?崇祯瞎指挥是根本原因!

1752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是怎么惨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松锦之战,发生在 末期,是明朝与后金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均超过十万,历时两年(1640年至1642年)。

image.png

战争最终以明军惨败而结束,伤亡近半,九关边军,精锐尽失。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 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清太宗实录》

更为严重的是,明军主帅 被俘,并与 先后投降后金, 打造的关宁防线 , 尽乎 。 和山海关成了明朝最后的防线,这便是为何后来吴三桂倒戈会让 如此被动。

总而言之,这一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谈迁

事实上,单从兵力上和当时形势来看,明军并不劣势。主帅洪承畴,军事能力很强,关宁防线更是袁崇焕一手打造,作为防守一方,明军更是有着城墙优势。

image.png

而对清朝来说,经过此次战役,不仅歼灭了明军大量野战兵团,还正式占据辽西走廊,打通了进兵明京师的战略通道。所谓:

“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北京可得矣”。

而值得一提的是,松锦之战中,明军也算是精锐尽出,调动了全部九边精锐,合步骑13万,加上尚在锦州的祖大寿守军约2万人,合计15万人。加上背靠关宁防线,天时 都不算劣势。

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呢?

首先一点, “不自量力”。

如果按照能力来说,崇祯是典型的才华撑不起理想。

少年登基,扳倒 的崇祯虽然胸怀大志,但其能力着实一般。

特别在作战方面,崇祯跟先祖们根本没发比,甚至一次正规的战斗都没有参加过,对于战争局势已经战斗策略等各方面部署,他的眼光都有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说他明白自己有多少“斤两”,完全把权力放给手下,那也能说崇祯是个有用人之明的好君主。不过后期洪承寿提出先稳定防守,而后寻找反击机会的战略以后,崇祯并没有听从这位将领的建议。

其实洪承寿本人很有大将之才,在前面镇压起义以及对抗清军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大功劳。当初他把李自成打得仅剩18 ,闯王一度怀疑人生,就差出家当和尚了。

image.png

就算是松锦战场上,在他的指挥下明军也没有落于下风。当时的主帅洪承畴提出的“守而兼战”这个策略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可以说明军在野战水平无法与 军争衡的情况下,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法,所谓:

“久持松杏,以资转运,且锦守颇坚,未易撼动。若敌再越今秋,不但敌穷,即朝鲜亦穷矣!此可守而后可战之策也”。

其主张以兵护粮饷辎重,由杏山输松山,再由松山至锦州, ,徐徐推进。

本来按照洪承畴的战术,避免与后金军队野战,依托城池、将兵力集中在一起步步为营,与后金打消耗战。已经让后金军队的后勤压力来到了极限。

在正常情况下,清朝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与明朝相比拟,事实证明,洪承畴这个战术在松山决战到来之前搞得清朝捉襟见肘,确实掐中了清朝的软肋,由于物资短缺,清朝不断向朝鲜索取战备物资,朝鲜早已不堪其苦,朝鲜国王不得崇德五年九月上书 “虽欲勒调夫马载运粮饷,而 ,无可奈何”。

image.png

然而崇祯皇帝听信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话,要求洪承畴与后金的军队速决速战。在崇祯皇帝的指挥下洪承畴不得不将大量的粮草放在宁远、杏山、塔山的笔架岗,全军携带少量粮草与清军速决速战,这无疑正中后金军队的下怀。

当时明军所带军粮仅够三天吃的,在笔架山的储粮被清军烧毁。明军军心不稳,洪承畴招集各总兵商议,他力主 ,与清军 ,但各总兵都主张撤回宁远,洪承畴只好同意撤兵。按计划是第二天撤,结果吴三桂为了保存实力,晚上就带头撤了。有些部队见有兵往回走,不明情况,以为兵败,啥也不管了,撒丫子就逃,部队一下子就乱了套,相互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皇太极趁机追杀,明军大败。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事儿崇祯没少做, 一样是载在自己这个老板手里。

当然,在硬实力方面明军弱点也还是比较明显。

在军队方面,清军历来擅长野战,明朝的军队虽然在人数上高于对方,而且这些士兵还都是明军中最顶尖的精锐,不过面对八旗铁骑,依然毫无胜算。

前期的明朝众将在抵抗敌人时,往往都是依靠着高墙和大炮做坚固的防守姿态,清军面对这样的战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image.png

不过松锦之战之时,明军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把被包围的锦州解救出来,这样就没法避免和清兵在平原地区展开大战,其结果自然是明朝落败。

更何况当时明朝的军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大明王师了,拖欠军饷,腐败滋生,士兵们都没有勇猛作战的决心,战斗力直线下降。

他们的思想普遍是反正国家会发放粮饷,活着回去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些人打仗的时候往往都有退缩的行为。

特别是明朝自从萨尔许大败后便没有什么像样的胜战,整个明朝军队中谈敌色变,对清军形成了一种恐慌的情绪,全军上下弥漫着这种氛围。每次朝廷用兵征战的时候大家不是想到如何胜利,而是如何在失败后保住自己的小命,安全跑回老家。

比如明军和松山清军对峙时,兵员和火器均胜于清军,打起来并不算劣势。 在入关后回忆当时的情况就传递出松山鏖战的激烈情况,清军所遭遇的凶险局面跃然纸上:

“洪军门于南山向北放炮,祖大寿从城头向南放炮,我兵存身无地,神器实为凶险”。

如果,明军绝死一战本可解锦州之围但是,手下总兵都想自保,导致,将官不是一条心,又有总兵王朴等一些将领为了自己的活命,不顾全军安危,率军先跑,导致明军大败。

image.png

而女真人在那时可没有多少官方粮饷供应,所有的物资(也可以说是奖励)都需要兵士们自己进行抢夺,双方在对比之下,很明显是清军的作战积极性更高。

这次大战基本让明朝认清了事实,虽然兵力完全不在下风,不过从具体的实战中来看,双方的实力有着不可填补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多尔衮为何只生了独女东莪格格?东莪格格最后结局

多尔衮为何只生了独女东莪格格?东莪格格最后结局

当了20年的太子竟无才无德?登基后就只爱炼仙丹

当了20年的太子竟无才无德?登基后就只爱炼仙丹

凤姐与平儿之间的关系平儿与贾琏之间的关系

凤姐与平儿之间的关系平儿与贾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