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大学生帮助“智慧养老”开设社区“老年大学”
76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们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应运而生。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有一个学生叫李靖慧,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早在三年前,当时才大一的她就萌生了为老年人做公益的想法。去年10月,这个梦想如愿实现了。
起初萌生这个想法的是因为自己的爷爷,爷爷是民乡村退休教师,虽然说不上德高望重 但是对学习和文化都充满了兴趣。现在看着他 每天只能在家里看看报纸 看看电视,一直想着怎么去改变他的现状。因为现状很多老人 基本都实现了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但是往往最难 实现 是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学。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 大家都在谈论养老问题 但是实质性问题却没有解决。因为这个问题不是通过政府下拨资金就能缓解 要踏踏实实的走到老人生活中去,才能让老年人变得快乐,到了大学 也会去参加很多老年志愿者活动,看到很多老人的笑容都非常的灿烂,所以当时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了。
而让李靖慧坚定要为老年人做些什么的想法是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她注意到一位老人连续几个星期都站在门口旁听老师讲课。
起初她以为老人是来接孙女的,直到老人从口袋中掏出已削得很短的铅笔,在门口跟随着上课老师写字时,她才意识到当代老年人在精神层面上的渴求是如此强烈。“如今的不少老年人,当年是为了生活而生活,鲜少接触到文化教育,在如今物质条件逐渐变好的时代,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养老。”李靖慧说。
在与同学商议策划后,一份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策划书,被李靖慧交到创业课老师手中。
以李靖慧为主要负责人创办的积极养老公益项目,其核心思想是搭建一个将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化为服务者的平台,以社区为单位组建老年大学、社区公益课堂等多种组织。在这个平台下,把老年大学搬进社区,解决老年人学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老年人得到获取教育的机会,一同在课堂上研读文化经典、天文地理,同时还能接触到电子产品,学习智能手机的操作方式等等。
“我们希望在养老服务体系下,邻里对门的老人在平台中互相认识,平日相约学习或游玩,不再因为子女在外工作而感到孤单。”为此,李靖慧更是提出了“积极养老、自主养老、以老养老”的概念,在实现积极养老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乐享生活的机会。
目前,该团队已经在鄞州区与30多家社区、街道建立合作关系,已有3万多名老人受益。
靠获奖拿奖金维持团队 曾有过彷徨但坚持了下来
积极养老公益项目从最终落地到现在一年半多的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团队成员的改变。
最初的5人初始团队,现在只剩下了她。
她坦言:“这个项目从零开始,想要一直坚持下去的确比较辛苦。起初我们都是没有压力的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各项比赛。但走到毕业的临界点,大家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选择退出也是情理当中。”
李靖慧告诉记者,由于之前项目没有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虽说也有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拿过国家级省级的一些奖项,但是获得的奖金完全不够用以支持团队成员的补贴,“其中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于父母,一项不稳定、没有固定收入又十分辛苦的工作,遭到了很多成员父母的反对。”
而就在去年七月份,李靖慧也曾一度彷徨过。当时她收到一份来自企业的邀请,以月薪一万的待遇聘请她过去做活动策划。经过一番犹豫纠结后,她还是坚定不移地选择留下来。
目前,积极养老公益项目团队已经和鄞州区各个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2017年下半年实现了项目的第一笔自我造血的盈利。
“盈利的项目是我们最早的试点,虽然拿到一万多元,除去讲课费、交通费、书本费所剩无几,但还是很开心。”李靖慧说。
谈到未来,李靖慧表示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和三年前一样坚定,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之后我们会将项目进一步覆盖到鄞州区的每个社区、街道,将我们的业务输送到每个需要服务的老人身上。同时,我们也会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服务模式,持续不断地进行课程上的创新以及服务上的创新。“
”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的科技+社会公益欢迎有爱心、有责任心的项目参加。
报名联系:138-2875-0991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