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 现代诗歌圈成员: 233 人气: 36120
政策解读:各地多部门被点名,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具体量化指标
607
我们常说,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那么,面对我国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人多地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个命题。
通过集约高效利用耕地,从而提高粮食产能的高标准农田,可以说是扛起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对近日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进行解读。
吹风会明确了下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哪些方面?看看记者从现场听到的解答。
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到底是什么?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而且能够提升农田抗灾能力。据评估,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约100公斤。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的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据测算,到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意见》从强化建后管护和严格管控利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要求,支持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如何保障?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建设难度日益增大。同时,由于近年来人工和材料费用的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不断升高,迫切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迫在眉睫。
一、是各地要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二、是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地方政府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是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省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
怎样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目前,我们清醒地看到,农田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部分地区由于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导致地力下降、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下一步,将按照《意见》明确的有关要求,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和内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二、是提高建设标准。综合考虑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在确保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对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网络,加强动态跟踪监测。推动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加强监管考核,督促地方落实耕地质量保护责任。
“一把手”、发改委、媒体统统“被点名”?
要想在地方扎实推进一项工作,就要有“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农田建设更是如此。需要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调动项目区群众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省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建后管护等工作,加快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
二、进一步强化农田建设项目定期调度,根据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周期严格落实定期调度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建设进度,采取通报、约谈、现场督导等方式,推动年度任务完成。
三、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措施,结合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对任务完成、资金投入、建后管护等内容开展综合评价,切实奖优罚劣。
四、做好协调统筹,推动形成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人民银行、银保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媒体作用,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