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欺负时,父母这句话最伤人,“二次伤害”比被打还深刻
691
小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家长也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所以对这件事情格外的敏感,尤其是性格比较乖的孩子,家长更是忧心忡忡,打不还手的孩子其实还是存在的,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家长的反应很重要。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被欺负,气不打一处来,教育孩子“打回去”,甚至自己直接上手解决问题。但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暴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家长不必过多干预,很多校园欺凌就是在家长的漠视下发生的。
还有一种家长,面对孩子被欺负,既不同情,也不给有力支持,反而指责孩子“没出息”,这无异于给被欺负的孩子伤口上撒盐,对孩子的伤害其实特别大。
3岁娃幼儿园被欺负,回家被宝妈说成“窝囊废”
浩浩今年三月刚满三周岁的时候进入了幼儿园,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各种躲避,不愿意去学校。起初父母认为是孩子怕生,刚入园的小朋友都这样,也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浩浩的脸上有被挠过的痕迹,幼儿园老师也反映说浩浩被一个4岁的女孩儿挠了。
细问之下,浩浩说,从他进入幼儿园起就总有小朋友推他,和小姐姐是因为抢玩具被挠了,
妈妈这才想起来看监控,镜头下的小女孩儿虽然比浩浩年纪大,但身型很单薄,换句话说,如果浩浩反击的话,推倒女孩儿毫不费力,不过自家孩子却一点反抗都没有。
宝妈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不是气小女孩儿,而是气自家孩子不还手,她指着浩浩的鼻子说:“你就是个窝囊废!”吓得浩浩嚎啕大哭。一会儿姥姥来了,问孩子为什么哭泣,浩浩小心翼翼地说:“窝囊废是什么?我不知道,可是妈妈很生气。”
姥姥了解了缘由后把妈妈狠狠地说了一顿,认为宝妈的做法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吓到了孩子,姥姥还质问宝妈:“你长这么大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你?这是妈妈该说的话吗?”宝妈也感到有些后悔了。
父母打击孩子的话,如同刀子刺痛人心
现实生活中像浩浩妈妈这样做的并不在少数,当孩子回家哭诉被人欺负了,家长不但不安抚孩子,还反过来指责孩子的行为,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殊不知,家长的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等于回到家又“欺负”了孩子一遍。
父母明明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什么会对孩子说出那样糟糕恶劣的话语呢?恰恰印证了那句话——爱之深,责之切!但是这种爱却用错了地方。最亲密的人之间最容易遭受这种言语暴力,看似对孩子负责任的话,其实伤孩子最深。
家长轻描淡写的“窝囊废”三个字,很多时候都是图一时痛快,却不知道这句评价可能就像地雷一样,深深地埋在了孩子的心里,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有“滋润”的土壤,就会随时引爆。
在外受了再多的委屈,家庭也应该是孩子温馨的港湾,而不该成为伤人的刀子。纵然孩子再胆小懦弱,也不应该成为父母骂孩子的理由,家人的责骂是让孩子最伤自尊、最纠结的点。
孩子还小,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和足够的支持,家长打击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从而变得更加胆小,甚至再遇到问题都不敢和父母沟通了,长期在压抑和无助中生活,肯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长大后也容易变得不自信。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派克做了这样的描述: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父母给孩子的都是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也会很大概率上获得一个阳光、开朗、主动、积极的孩子,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负面的暗示,那他也会在这种阴影下长成“歪瓜裂枣”。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怎么办?
孩子被欺负了不懂得还手,家长该怎么办?别急,一起看看下面的方法,相信会有启发。
1、 大声呵斥打人的孩子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一直都在给孩子强调“打人是不对的”,那么被欺负了该怎么办呢?并不是只有“回打”一个选项的。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告诉娃可以大声呵斥对方,对打人者形成震慑。
娃可以说:不许打人,打人不对!”或者说:“你再欺负我我就告诉老师了!”孩子都比较小,很多欺负人的行为也是无意识的,通过大声呵斥来提醒对方,打人是不对的,要付出代价的。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能够及时制止暴力行为。
告诉孩子,如果被人欺负了,就要大声说出来,不要感到害怕,也不要觉得难为情,而且大声呵斥不需要讲究场合。即使是正在舞台上表演,或者幼儿园有人观摩听课,那些都不是小孩子该考虑的范围,合理、及时地通过呵斥来反击,你就是最棒的!
2、加强对孩子的“肢体接触”锻炼
现在每个家庭对孩子都视若珍宝,有的还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孩子如同温室的花朵,被家长保护得太好了,一点儿苦不能吃不说,身体还非常娇贵,完全不让别人碰。其实这样做是保护过度了,等孩子到了外面,根本不知道身体对抗为何物,难免会吃亏。
在日常生活中,主张爸爸多带娃,加强孩子的“肢体接触”训练,比如和孩子来一场枕头大战,或者进行掰腕子、推手的游戏,触发孩子的身体机关敏感性,自觉形成反应——防御机制。与其碎碎念地让孩子学会对打人者还击,不如从小就形成这种身体记忆,知道如何应变,如何躲闪,以及正常的身体接触。
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游泳、滑雪、轮滑,或者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开碰碰车,一方面能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孩子的身体接触机能,慢慢释放孩子的肢体语言。下一次再被欺负,娃会下意识地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进行防卫。
3、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教育理论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男孩儿也有爱哭的,女孩也有勇敢的,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鼓励孩子去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这一条比较适用于较大的孩子。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小孩儿的事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吧,教会孩子“谈判”的技巧,和平共处的方式,比如分享和拒绝,引导孩子去用自己擅长且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父母暂且放下焦虑,等待结果。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认为,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决问题时失败,他们未来也能更冷静地面对困难。所以适度放手,也是让孩子学会反击的一种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