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腾讯可以侵入阿里腹地,而阿里却对腾讯社交无可奈何?
707
腾讯有个电商梦,阿里有个社交梦,这是国内互联网领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腾讯在电商领域做过许多尝试,比如微店、收购拍拍网等,最后发现自己做都打不过阿里,白费劲。阿里推出过社交软件来往、在支付宝上线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企图激发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最后发现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社交之王,一个电商王者,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大山,但他们谁都没办法直接把对方干倒。
腾讯曲线救国:自己打不过你,我帮着别人打你
2014年,腾讯2.15亿美元入股京东,同时把手中的拍拍网送给了京东,并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京东在微信中开辟一级入口进行流量支持,这意味着腾讯彻底放弃自己做电商的念头,转而通过扶持阿里的对手来染指电商领域。当时国内唯一可以与阿里竞争的电商公司只有京东,而京东势单力薄,急需一个“靠山”进行资金和流量方面的扶持,二者一拍即合。而京东这几年发展的迅猛势头,也证明了腾讯“曲线救国”的路线是对的。
2016年,腾讯又投资了电商潜力股拼多多,同样用微信社交流量对其进行扶持,拼多多与淘宝和京东等传统电商的路数不一样,做的是社交电商,有了微信社交链的传播加持,如鱼得水,很快深入了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短短两年时间,用户飞速增长,月活比肩京东,在美国上市后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大,如今也成为一个小巨头了。
不过,虽然腾讯扶持的京东和拼多多都在国内电商市场有一定的成绩,但离挑战阿里还很远。
2018年国内电商市场份额统计报告中,阿里以58.2%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名副其实的电商一哥,第二名的京东仅有16.3%的占有率,第三名的拼多多更是只有5.2%占有率,可以说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是占有垄断性优势的。
目前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讯系的京东和拼多多依然很难对阿里构成实质性的挑战,不过,通过小成本的投资,能让腾讯间接享有国内超过20%的电商市场,腾讯这一战略还是相当明智的。
支付领域各凭本事,社交增长力更强
阿里的支付宝源用户来自淘宝,支付功能初期是为了服务淘宝买卖双方而推出的,在有了一定的用户和活跃度后,支付功能才独立出来,成为支付宝,并围绕支付功能进行相关领域的业务扩充,再利用其它业务进行拉新和提升活跃度,比如转账、充话费、借款、骑单车、交水电费、蚂蚁森林等,如今支付宝已经独立成为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巨头,据说如果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上市,市值将超过京东。
而微信做支付,是典型的后来居上。腾讯拥有全国最多的用户社交链,社交中肯定少不了资金往来,在十亿级用户基础上,腾讯在2014年春节以一招“发红包”,瞬间将大半社交用户转为微信支付用户,吓了马云一大跳。此后,微信又开发出扫码支付功能,利用成功打通线下应用场景。
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基本平分国内线上支付领域的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是集合了许多功能,才拥有这么多用户和活跃度,而微信支付基本上仅依靠转账和扫码支付就已经有这么大的体量,社交与支付,显然非常配搭。
电商和社交不同,阿里无法复制腾讯”曲线救国“之路
为什么腾讯能通过扶持阿里的对手,达到染指对方领域的目的,而阿里却很难呢?
一方面,腾讯当时扶持的京东,在国内电商市场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并且京东在3C领域有着自己的优势。而国内的社交领域,基本都被微信和QQ垄断了,就算我们熟知的陌陌,也是在腾讯没有涉及的细分市场中勉强生存,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所以,阿里找不到一个与京东在电商领域地位一般的标的进行投资扶持。
另一方面,电商与社交有很大的不同。电商基本是一个纯商业性和开放性的领域,商品交易第一,粘度和依赖性其次,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在哪个平台买东西其实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商品质量过关、价格便宜、物流正常就好,现在也有很多用户手机里同时装着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应用,买一件东西都会在几个平台上对比价格,哪个便宜买哪个。这也是京东和拼多多能在国内电商市场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迁移平台对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和阻力。
而社交不一样,社交是一个私密性比较强的领域,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你要使用这个社交软件,十有八九是这样的回答:因为我朋友都在这上面。微信沉淀的,不仅是用户,更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用户用得越久,他的社交资源在微信上就沉淀得越多,对微信也就愈加依赖。如今微信号的重要性已经和手机号相提并论,这么兼具国民化和个人化的东西,是异常稳固的。所以,要用户迁移平台,成本非常高,除非社交平台自己崩塌,否则很难去动这块蛋糕。
社交的价值非常巨大,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想染指,但几乎每个公司都失败了,阿里也不例外。其实阿里与腾讯是非常互补的关系,马云也说了,阿里和腾讯并不是竞争关系,他们可以在相当多的领域展开合作,这两个伟大的公司,在未来还会在更多的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