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加入“一带一路”:为什么这个“朋友圈”越做越大?
718
4月25日-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
4月23日,瑞士联邦主席兼财政部长于利·毛雷尔抵达上海展开中国之行。晚上的新闻发布会,他迟到了。毛雷尔开玩笑说:“抱歉,按理说瑞士手表是很准时的。”
上海是毛雷尔访问中国的第一站。他的重头戏在北京。26日至27日,他将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与中方就“一带一路”倡议签署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这个协议的目的,是要加强中瑞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贸易和投资合作。
这意味着,继意大利之后,瑞士将成为近期又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
虽然国外有些人有意无意地看衰“一带一路”,但实际上这个圈子的吸引力有增无减。
今天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这个阵容和层级比2017年第一届时还庞大。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为什么一直能扩容?
一、每一个利益方都能找到位置
最近,“一带一路”倡议的势头很猛。3月23日,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意大利成为G7俱乐部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本月12日,“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明星项目东海岸铁路计划在停工一年后重新启动。现在,瑞士又即将“入群”。
这三个例子正好显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特性。
意大利入群,是典型的“路线延展”模式。意大利有地中海港口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延伸了“一带一路”的铺设路线,深入到了欧洲腹地。这不仅拓宽了“中国制造”进入欧洲的路径,也拓宽了“意大利制造”进入中国的路径。
意大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获得了新机遇,比如意大利西北部的瓦多港,改进后将成为意大利北部港口中唯一可以处理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地中海航线的重要码头。
马来西亚东铁项目,在去年马来西亚大选时曾备受争议。经过重新协商,降低了造价,调整了路线,既缓和了马哈蒂尔新政府的压力,又保持了在东南亚建成“泛亚铁路网”的可能性。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更加趋于务实合作。
中瑞在第三方市场展开合作,则另有着眼点。瑞士没有地理区位优势,但是在金融、高端制造这两个方面,竞争力很强,可以帮助中国提升此两方面的水准。
一带一路”倡议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机会,对于瑞士来说等于增加了一个新的金融投资市场。对于中国来说,瑞士入群不仅是多了一个项目投资伙伴,还可以借鉴瑞士经验,按照市场准则,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投资水平。
这三个例子虽然项目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入群的利益方都能找到位置。多赢前景照旧,合作模式更加成熟。很多国家当然愿意“入群”。
二、不是地缘政治工具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上有一些不同声音。
误解可以慢慢理解。菜市场买菜还要讨价还价呢,何况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多是投资大、周期长的大买卖。
“一带一路”有没有债务陷阱?国际金融论坛不久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28家中央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没有带来债务负担和压力。
如果一个经济体外债过多、抗风险能力差,自然债务负担重一些,有的经济体历史积债本来就多。把债务压力的锅都甩给“一带一路”,不够理性。
倡议国是不是为了一家独大?哈萨克斯坦、马尔代夫、白俄罗斯等已经享受到“一带一路”红利的国家不这么看。
举哈萨克斯坦的例子吧。当年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出来,外界普遍认为垮得快。因为哈萨克斯坦不仅缺乏竞争力,而且连个出海口也没有。
“一带一路”打通了哈萨克斯坦到连云港的出海路线,等于让哈萨克斯坦有了第一个出海口。
白俄罗斯则借“一带一路”有了自己的轿车生产线。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例子就多到不用列举了。
现在不是非要划出楚河汉界、非要各自站队的时代了。“一带一路”也不是地缘政治工具。原因很简单:犯不着这么做。
三、国际经济合作不能靠单一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不仅是做买卖、共同做大蛋糕这一个面向,还有丰富国际经济公共产品的面向。
除了双边、区域性协定外,现在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工具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客观讲,这两个组织的作用是重要的。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两个组织起了不少作用。
但是光靠这两个组织不够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据估算,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就有8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拿不出这么多资金。一般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通常也不太重视。毕竟,搞基础设施建设不如其他生意来钱快。
这种局面反映了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存在缺陷,这个缺陷还带来了其他问题,比如国际经济秩序话语权不平衡、贸易规则不公正等等。
如果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是相对中立的也就罢了,但一旦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主导者自私了,小气了,麻烦就很大。别说基础设施建设了,其他领域也会混乱。
这种情况现在就有迹象。比如,世界银行这么重要的工具,都想搞“举贤不避亲”,任命自家子女。换个普通公司这么干,即使自家人很好很公正,大概员工也会犯嘀咕。
所以,维护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秩序,需要更多的公共品。“一带一路”就是如此。“一带一路”朋友圈能够提供新的信贷支持,弥补国际合作短板,何乐而不为?
而且,“一带一路”的信贷平台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是竞争关系,不是玩零和游戏。事实上,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的份子钱,一直足金足两。
如果相信国际社会多元化一些好,那么就该相信多一些公共产品也是对的。
“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容,要相信中国人的智慧。“一带一路”的机制运行,像丝路基金和亚投行,走的都是国际范、透明化的路,既讲合作,又讲回报。
既利己,也利他,“一带一路”因此才更加可信,脚步也越来越稳,越来越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