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服装店里的滞销品,这家日本公司选择抹掉它们的 Logo
604
每个行业几乎都存在滞销、过季的商品,如何处理它们也成了一件的令人烦恼的事情。
前段时间,超市销毁临期食品的事情就曾引发网友热议,可在从业者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最安全且稳妥的解决方式。
服装业也有着同样的情况。虽然衣服不像食品有使用期限,就算是真的卖不出去或是过季了,还可以下放到二三级市场,或是拿到奥特莱斯这类店铺降价处理,并非只有销毁这一种结果。
我们之前也曾报道过一些专门做「以租代售」和衣物捐赠生意的公司,同样可以避免服装资源的浪费。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性价比」,尤其是对一些快时尚或是独立设计品牌来说,它们往往会拒绝用较大的折扣来处理自己的服装商品。
即便这些衣服从未上架过,但如果被贱卖,损害的其实是品牌价值;而如果一直放在仓库,也会持续产生运营费用。
鉴于这样的原因,部分品牌依旧会选择直接销毁那些滞销和过季的衣服,这和食品业是一样的。
2018 年,知名时尚品牌 Burberry 便对外宣布,它们一整年共销毁了价值达 2860 万英镑(约为 2.4 亿元人民币)的库存服饰和香水,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保护品牌资产和设计师们的价值,避免商品被低价处理。
这么做的也不止 Burberry 一家,像 H&M 和 Zara,甚至是 LV 和耐克,也同样会对那些「卖不掉」的商品采取类似的措施,从而维持产品的稀缺性,并延续品牌价值。
问题是,我们能否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既可以让那些滞销、过季的衣服获得低价销售的机会,同时也不影响品牌方的利益?
一家名为 Rename 的日本初创公司便希望改变现状。正如它的公司命名含义,它们回收商品后,就会抹掉衣服原本的品牌 logo,再挂上「Rename」的标签进行打折销售。
该公司的创始人名叫加藤由香(Yukari Kato),她在 2008 年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名为 Fine 的公司,主要从事和 CD、DVD 租赁相关的生意,但由于运营失误,某次 Fine 不小心将一张盗版光盘租借给客户,对公司信誉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销售额更是大降了三分之二。
主营业务受到挫折,加上流媒体趋势的到来,加藤希望在服装业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013 年,加藤在大阪批发、采购旧衣服时发现了很多她所熟知的时尚品牌,这些衣服被成堆包扎堆放在货架上,而且基本都在以成本价进行促销。
「衣服能被打折卖出去,或是捐赠送出,那自然最好,至少它发挥出衣服应有的价值,而不是直接丢进火炉里被烧掉。」
据日本 KFM 公司对服装行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 全年日本共生产出约 29 亿件服装商品,但真正被消费的只有 14 亿件,等于说有半数以上的衣服都没人买。
如果它们连打折都卖不出去,大部分只能被运往焚烧厂销毁。
但在和服装批发商商讨二手定价时,一些品牌公司的代表告诉加藤,如果她能「抹掉」衣服上的品牌,公司可以考虑将库存商品低价卖给她。
毕竟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不会因产品定价差异,而对品牌本身的价值产生质疑;而服装厂也能从折扣、低价领域脱身而出,继续在一手市场维持自己的定价体系。
按照官网的说法,去掉品牌 logo 后,Rename 往往能以 30%-80% 左右的折扣来销售这些原本没人买的衣服。
可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新问题——消费者是否会购买一件没有品牌 logo 的衣服?
最开始,加藤尝试在雅虎拍卖上用「109」的品牌来销售这些衣服,主要是为了借日本涉谷的「109 百货」名义来吸引年轻人,后者被视为是涩谷的潮流象征地。
但考虑到这样的命名可能无法获得年龄较大的老用户认可,她最后选择直接把品牌隐去,反而把衣服卖出去了。
「人们不愿意购买某件衣服,很可能不是因为它的外观和质地不合适,而仅仅是因为对某些品牌抱有偏见,这反而让我们忽视了衣服本身的价值。」
2016 年,加藤决定以「Rename」的名义来销售这些来自不同品牌方的商品,她说这并不代表品牌的变更,仅仅是告知消费者「这个产品来自另一个品牌」的事实,并让他们可以将关注点放在衣服本身的设计和款式上。
目前,Rename 累计售出的服装已经超过 30 万件,与加藤沟通过的服装品牌也超过了 200 家。
Rename 并非是业内唯一一个采用「抹掉原品牌」的方式来销售库存服装的公司。在日本大阪,同样有一家专职帮厂商净空库存的公司「Shoichi」。根据朝日新闻的报道,它们会以定价 1 成左右的价位从原品牌手中收购服装,取下商标后重新在自家网站或一些折扣活动场地进行二次销售,这些衣服最终会以原定价 17%-18% 左右的价位卖出。
「你可以选择按需生产,自然不会有库存积压,也不会浪费,但那样的话,消费者也要承担成本上升的代价。」Shoichi 公司的总裁山本正一(Shoichi Yamamoto)说道,他认为短期内,服装行业仍很难解决库存过剩的问题,但这也意味着它的业务能持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