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既摸不到RCEP的门,也分不清什么是“路边红包”
675
日前,针对台企与台湾民众,大陆再推出“惠台26条措施”,在台湾内部引起广泛讨论,民进党跳脚急称此政策是裹着糖衣的毒药,是“死亡陷阱”,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大声疾呼“路边红包不要捡”。
隔日,联合国报告指出,中美贸易战导致今年上半年中国输美商品减少超过1/4,推升美国消费物价,两败俱伤。此外,受惠最大的是台湾,上半年台对美出口增加42亿美元。民进党又嗨了起来,强力放送一波经济红包的文宣,志得意满。
其实,这是台商逃难潮下的“转单效应”,部分大陆对美出口的数字,转移到台湾对美出口所致,纯属短期效应,而这才是货真价实的“路边红包”。
民进党“立委”声称抵制大陆惠台26条
真实的状况是,今年前九个月台湾对美出口年增率17.7%(去年7.4%),对大陆出口衰退6.7%(去年成长6.1%),整体出口衰退2.5%。比起对美出口增加42亿美元,整体出口是减少62.55亿美元。
这意味着,衰退才是主旋律,只是出口结构暂时出现改变。同样受惠于转单效应的主要还有墨西哥,对美出口增加35亿美元,越南增加26亿美元,以及其他。
转单效应能持续多久?根据台湾“央行”评估,约至2020年底,真的吗?
让我们把数字讲清楚。美国为台湾第三大出口地,2018年近400亿美元,规模还不到大陆含香港(约1382亿)的三成,而前两名正是大陆与香港。
台商回流投资金额约205亿美元,使得长久萎靡的民间投资增长,美化了GDP数字,不过,若论投资与产出两方面的实际样态,回流投资金额尚未实质兑现,资金暂时集中于添购设备,真正的落地指标为厂地投资,预估今年实际落地金额为62.2亿美元。至于产出,转单效应是急单与转单,乃短线利多,放眼中长期,端视地缘政治的后续影响。
要看台商回流是否有长期性,得看中美与区域经贸变化。关于前者,美国即将进入选举年,特朗普显然需要相对缓和的中美经贸往来,关税战可望暂时休兵。关于后者,RCEP或将于明年春季签署,东盟经济体的存在感必然提升。此二者都是台商评估生产基地的重点。
RCEP朋友圈之外的台湾
决定投资地点,企业当然得考虑该地点是否能发挥最大效应,涵盖最多市场。待在FTA涵盖率只有13.6%的台湾,对企业而言本来就是下下之选。因此回流台湾的,多为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厂商。
检视FTA,这13.6%其中的8.1%,来自于两岸的ECFA这个明年可能自动失效的“前期协议”,其中5.2%来自与新加坡的FTA,0.1%来自新西兰,皆马英九执政时期政绩,剩下的0.2%则是蔡英文与“邦交国”签署的FTA(史瓦帝尼[即斯威士兰]与巴拉圭)。
换言之,台湾对外的FTA,几乎完全来自RCEP朋友圈。
以对外经贸角度来看,台湾前十大出口地中有8个属于RCEP朋友圈,前十大进口地则有7个,其中贸易顺差的有6个,出口六成依赖RCEP成员。
然而,对于无法加入RCEP,“经济部长”云淡风轻地说,受冲击的贸易额只有三成。这个论据来自于7成贸易额是零关税,也就是电子高科技产业。那么,这七成的底气,有多大程度是“路边捡来的红包”呢?
“经济部长”沈荣津
台湾高科技产业近来有两大利多,其一,中美科技战,使得大陆厂商“去美”,减少对美国科技产品的依赖,这个洞便由台湾厂商补进去。最近,台积电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首破8兆,明显受惠于“华为效应”。当然也还有其他台半导体厂因大陆厂商“去美”受惠。其二,日韩贸易战,也使得台半导体厂承接额外红利。
关于陆厂的“去美”,是一条必然要走的路,中美科技战只是提前了这个进程。换言之,台半导体厂的红利,肇因于中国大陆自身供应链进程提前的替代方案,因此除非台厂融入大陆自身供应链,目前受惠就是暂时性红利。韩国的情况类似,日本捅刀也逼着韩厂加紧“去日”,台厂红利也就仅限于这个空窗期。
换言之,高科技台厂这路上的红包能捡多久,得看大陆与韩国技术自立的时间能缩得多短。而在这个空窗期,大陆“惠台26项”也在加速吸引台资与台厂落地生根。诱因除了5G雄厚的磁吸实力,还得加上RCEP共同市场。
对台湾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关税问题而已,更是长久布局的深层次考量。按照“经济部”的反应,必须加速出走的,正是那三成在RCEP朋友圈外受创甚深的传统产业。至于高科技业,除非美国有足够的诱因,如稳定而长远的科技政策,以及对台厂刻意的扶植,重新建立技术与制造一条龙的计划,否则,美国的磁吸力道远远不足以让台厂选边站。
也就是说,目前的“台湾受惠”,都是路边捡来的红包。而且,与蔡英文的政策毫无瓜葛。
RCEP进展,惠台26项,以及“贸易战下台湾受惠”这三大新闻的关联,与背后的真相,还真符合“路边捡来的红包”。
“有技术无经营”的启示
在最近的时事阅读经验里,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是“日经新闻”一则“从股市看日企的’有技术无经营’”。日本记者从诺贝尔奖获奖数量的角度,谈日本企业经营者如何浪费了自己的技术实力。
该文认为,日本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奖数量(本世纪18人)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明明是诺贝尔奖大国,却没将此技术实力反应在相关企业股价上,批评日本经营者的失职。
确实,如果不是“日韩贸易战”,外界对日本技术的真实强度,还没那么深刻的感受,因为日本企业并没有将看不见的技术实力,好好地发挥在看得见的产品上,许多也没反映在股价上。受到当头棒喝的韩国,恐怕感受最为深刻。
这是科学没有完全转换成科技,科技没有完全转移成产品,产品没有完全兑现为股价的日本故事,以致日本国力价值被低估。该报导除了检讨日本企业,也检讨日本政府严查外国投资,以防技术外流的政策。
简言之,该文主张,只有让技术实力完全反映在企业股价上,才是防止外资收购的良药,否则辛苦累积的技术,会被低价买走。从这个方向立论,撰文记者免不了又将夏普拿出来鞭尸一番,技术实力与股价不对称的后果,就是被技术实力比不上日本的外企收购。
关于郭台铭近年来为何数度强调日本技术,以及动念参政,我想夏普经验应该是重要的契机。
台湾企业实力与政府经济政策的落差,也是同样的概念,表现在蔡英文执政后尤为明显。台湾是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地方,对企业主而言,政府的责任就是开辟适合发展的环境。论技术与股价的对称,台企做得比日企好,不劳政府费心,但论“经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台湾当局已经虚掷光阴了很久。这就是郭台铭主张“政治应服务于经济”的来由。
要企业与技术“根留”,途径就是开放,让更好的技术流入,通过平等的环境良性竞争,整体技术才得以提升。无此环境,就绝对谈不上前瞻性发展。
被排除于RCEP朋友圈外的真正损失是在这里,在关税之外,还有产业链环境,以及广大市场给予技术研发的动力。
确实,路边的红包意义不大,但“惠台26条”可不是暂时性政策红利,“受惠于贸易战”才是暂时性红利。
缺乏对策,只有诈骗术语,台湾价值自然愈来愈低,再低一点没关系,日后大陆“收购”起来就更省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