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丨票房破24亿,哪吒沸腾了!中国制造电影走向文化工业
784
上映一个半小时就过亿,上映三天破四亿,并且还在以“一天两个亿”的速度飙升,8月5日,截至17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达到24.48亿,超越《捉妖记》(24.40亿),成为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哪吒》火爆的背后有哪些助推因素?有了爆款作品,能不能形成产品?
8月4日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与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解析。
“哪吒”横空出世真的意外吗?
孙佳山:暑期档+好题材成就爆款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这部影片能够获得成功有一个客观条件,因为在暑期档,适合合家欢电影不断发酵。这部电影的节点又恰恰是在暑期档,看电影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消费,而且又是西游题材,比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西游记》《大话西游》都拥有非常好的受众基础,所以它的成功是多方因素合力带来的。
刘戈:“哪吒”既是好作品更是好产品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如果说《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是非常经典的好作品,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既是好作品,更是好产品。
什么是产品?什么是作品?作品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一种表达,而市场不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按照这个标准,1979年的《哪吒闹海》就是一群艺术家用手工的方式,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新创作的一个经典动画作品。而今天的“哪吒”,更多是照着非常标准的产品来生产:比如什么时候上映?选暑期档这种合适的时间。从人物设定上,要能够引起不同受众群体共鸣,比如里面的妈妈就跟传统中国动画电影、故事完全不一样,她更像白领母亲,因为在职场打拼,所以没有时间陪孩子,跟孩子一起踢毽子,这是时下非常受关注的亲子关系问题;父亲的角色,也很像现在流行的奶爸,很有责任感,对孩子充满爱。这些元素设计、运用得非常好,再经过公司团队的反复锤炼,才打造了一个好产品。
国产动画电影有望崛起吗?
孙佳山:国产电影走向文化工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这部影片背后实际上有几十家公司参与,说明产业集中度远远不够。因为电影是文化工业,而国内的文化工业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动画为例,动画跟电影电视不一样,是靠视觉特效,而这个领域,一是集中度不够,二是在关键技术领域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制造,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动画电影屈指可数的重要原因。
刘戈:国产动画正走上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其实从“哪吒”这部影片来看,中国国产动画产业正在走向中国制造发展的路径。
到目前为止,大量公司都是采取分工协作的模式。如果生产一台手机,有的公司只做系统集成,在方圆一两百公里范围内,就可以找到无数小企业和它协作,提供各种配件。这个行业里集中了很多小公司,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优势,最后就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以后的发展路径。
孙佳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影还要苦修内功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中国电影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肯定要先优化自身内部结构,修炼好内功。尽管这两年,中国的电影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内部还有些问题。比如票房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背后一定有稳定的票房结构,而现在的票房结构,除了春节档稳定,其他档期,包括暑期档其实都没那么稳定;
另外,内部增长空间,也正在进入到新发展周期。通俗地说就是电影观众的增量,在一个周期内已经见顶,简单靠观影人数、票房数量增长,这种模式在电影行业很难持续下去;
同时,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是否有好电影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成为这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恰恰也说明电影行业其实还有很多空间,关键是怎么调整、适应,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