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交行大动作!二维码支付互通提速,银行APP、微信、银联将来可
649
随着“正规军”的加入,扫码支付标准加速统一,以后扫码支付将更为方便,银行APP、微信、支付宝之间的二维码可以通用,实现互认互扫。
1月13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家国有大行先后宣布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支付功能。这一举措旨在贯彻落实央行关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指导意见,实际上,去年以来,监管和业界一直在推动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以期实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与银联的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
业内分析认为,监管主导推动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有利于规范二维码支付市场,便利商户和消费者的同时,也会减少聚合支付市场一些不合规行为所积聚的风险。
中行交行率先在三地试点
中行当天表示,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支付功能,成为首家与微信实现互认互扫的银行,客户在试点地区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扫描微信的收款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
券商中国记者从中行方面了解到,目前主要在福州、宁波、济南地区试点,预计很快会全面推广。客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扫描微信个人“面对面收款码”进行付款操作。也就是说,目前实现C2C“主扫”,客户可以用中行手机银行APP扫描微信收款码实现支付。不过,B2C的“被扫”尚无法打通,商户用微信支付扫码客户的中行APP付款码仍无法识别。
交行方面也披露,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交通银行APP扫描微信收款码的支付功能,首批试点在福州、宁波、济南等城市,其他城市将陆续上线,后续将持续与行业各方深入合作,积极参与支付市场建设。
中行有关负责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实现扫码互联互通,是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的明确要求。对于商户,可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二维码桌牌,实现一码通。对于客户,无需识别和区分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银联二维码,打开APP即可扫码支付,实现一扫通。同时,随着互联互通推进,更多的二维码支付交易将通过银联、网联进行清算,交易将更加规范和统一,有利于风险信息共享及风险识别,有利于监管部门整体管理和监控,使整个支付体系更加安全。
在实现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银行支付技术也需要突破。上述中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实现互联互通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不同标准二维码的互扫互认,以及通过清算组织的交易转接工作。本次中行与微信实现互扫试点,仅是互联互通工作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监管机构、银联、网联、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共同努力,从整个支付行业层面,进一步推动各家机构通过参与互联互通工作。
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
扫码支付已成为公众日常小额便捷支付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近几年扫码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家支付平台竞相涉足,但弊端也愈发突出。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报告指出,条码支付平台数量众多、码资源各有不同,影响支付效率和便利程度。据了解,目前,我国支持不同场景的条码支付APP就有近400个,有近10种条码支付标准,但不同的APP与码资源尚无法实现互认互扫,存在用户重复注册、信息多次使用等现象。同时,还存在支付格局趋于垄断、差异化竞争不足,导致行业资源浪费;大量资金和数据信息集聚,违法违规风险增加等现象。
正是因为条码支付标准过多以致无法实现互认互扫,近些年来,聚合支付的兴起,推动了“一码通用”。聚合支付服务商可以为商户提供统一的收款码或扫码设备,扫码后可以自动识别多种支付APP进行交易。
不过,聚合支付在解决线下商户设置多种支付APP收款码痛点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报告指出,聚合支付接触敏感支付信息,聚合服务商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受逐利心态影响出现利用用户数据信息、洗黑钱等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行业监管风险有所增加。
在此背景下,国内条码支付标准亟待监管和市场“正规军”推动统一。央行去年9月公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中行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互通工作的推进,银行及支付机构客户可进行扫码支付的商户将逐步共享,客户使用更加便利;银行及其他收单机构的商户也将整合纷繁复杂的二维码桌牌,收款对账更加便利;同时对于银行交易更加规范和统一,便于业务逻辑的梳理,降低系统支持复杂性,便于风险识别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