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饮食禁忌有哪些得了脚气吃什么食物好
2098
一、患上脚气不能吃什么
1、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朝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2、鸡蛋
根据脚气的症状治疗,很多人以为鸡蛋可以治疗脚气,其实恰恰相反。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3、鸭肉
除了注意选择治疗脚气的药物,饮食也应该注意。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4、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5、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可引起脚气的并发症。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二、脚气吃什么食物
1、淡菜:淡菜能够起到补肝肾、有利于血气的调节。现代研究发现,淡菜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因此,不仅仅是贫血的患者,或者是对缺乏硫胺素的脚气患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2、田螺:田螺能够起到清热、利水的作用,在本草拾遗之中有记录,把田螺煮了食用,能够有利于大小便,还能够治疗脚气病。田螺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含有一定量的硫胺素,对脚气浮肿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3、鲤鱼:能够起到利水、补气、消肿的作用,富含高蛋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中有记载,鲤鱼,有利于小便,并且还能够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有利于脚气病的治疗。
4、青鱼:青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的维生素B1,能够起到益气化湿的作用。青鱼与韭白煮了食用,能够治疗脚气脚弱,并且还有利于心力。
5、脚气初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浓汤喝,每日4次,连服5日,对单纯性脚气有较好疗效。或用赤小豆100克,扁豆100克,黄豆200克,加水煮汤饮服,每日2次,连服5日,对脚气初期,多能治愈。
三、究竟反复发作的脚气是怎么回事
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水疱型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糜烂型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脚剂能治疗脚气治疗脚气不能单独使用泡脚剂,并且不是所有的脚气类型都能使用。对于“角化过度型”脚气,脚上皮肤又厚又硬的,可以先用泡脚剂去除角化的皮肤,再用抗真菌药物杀灭皮肤深层的真菌。
四、脚气如何彻底治疗
想要彻底治疗脚气,不光要医生的治疗,还要患者的极力配合才能完成,医生治疗脚气最好的方式就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先用中药外洗,再辅以西医口服药的治疗,是治疗脚气最好的办法,脚气是顽固的皮肤病,单一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脚气除,涂上中药药水,配合喷洒脚气除喷剂,杀死鞋垫和袜子的细菌,防止脚气的复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但是光有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想要彻底根治脚气,患者还要按照医生所说的注意事项多多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脚部的卫生情况,我们来看看具体应该怎么做:
脚气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只使用外用药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又难免有些疏忽,导致治疗不规范、不科学,所以很难做到“斩草除根”。患者皮肤中真菌有可能遗留在鞋袜、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处,而与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在接触了这些物品后,很容易被感染。
要杜绝这种情况,患者应该勤换袜子,有条件的话要穿带脚趾套的袜子,这样可以有效的吸除脚趾缝中的脚汗避免脚气产生。鞋子只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每天穿同一双鞋子,换下的鞋要在阳光下吹晒,防止真菌生长。勤洗脚,洗完脚后,要用毛巾将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净,以免引起脚气。不论自己还是他人是否有脚气,不要共用洗脚毛巾,甚至在公共场合穿人家的鞋子,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