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治疗面部三叉神经的方法
3642
一、治疗面部三叉神经痛4大方法
1.如果长期患有面部三叉神经痛,可以采用封闭的治疗方法来控制和缓解,通常是使用穴位注射药物的方式来治疗的,采用封闭的治疗方式,风险会比较大,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够进行。
2.射频治疗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如果患者发病的时间长,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但是射频治疗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所以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慎重的。
3.生活和饮食调理能够有效地缓解面部三叉神经痛的症状。热敷脸部可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早上起床的时候适当的按摩脸部,可以缓解疼痛。饮食上不要挑食和偏食,多摄取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
4.面部三叉神经痛使很多患者感觉到苦恼,但是只要掌握了四个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能够缓解病痛的。在医生建议下采用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射频治疗以及日常的护理治疗。患者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经常转移注意力,可以多看一些休闲的电视和书籍,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二、为什么会三叉神经痛
1、家族遗传学说
在临床上曾有人报道,一个家庭兄弟姊妹7人其中6人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患双侧性疼痛,另有一个家庭中,母亲及6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为双侧性疼痛,从而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关系不大与人类种族无关。
2、病毒感染学说
大脑皮质是周身感觉的最高中枢,早有定论,对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的病灶所致的疼痛,均是通过大脑皮质反映出来的,如疱疹和单纯疱疹的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经系统的通路而侵入三叉神经分布相应的大脑皮质,使三叉神经疼痛发作。
3、周围病原学说
三叉神经末梢到脑干核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刺激三叉神经,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改变,从而发生三叉神经分布区范围内的阵发性剧痛性的学说。
4、中枢病因学说
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核团,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及大脑皮质均可因周围病变刺激及中枢本身的伤害性刺激,而导致三叉神经痛。
5、变态反应学说
1967年Hanes根据三叉神经痛突然发作和可逆性,曾提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
三、三叉神经痛的7大症状
1、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剧烈,发作前没有任何征兆,且疼痛多为撕裂性、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的,常常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旦疼痛起来感到难以忍受。
2、疼痛时间短暂: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属于阵发性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1-2分钟,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3、疼痛位置一般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范围:最常见的部位就是三叉神经一侧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合并的疼痛症状,其概率,占了三叉神经痛患者95%以上。另外,单独的第三支,也是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两侧疼痛者少见,多一侧轻一侧重。
4、疼痛伴有其它症状: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除了包括疼痛外,还会伴有血管-植物神经症状,主要的表现就是同侧眼或双眼流泪或流口水、出汗、瞳孔增大、皮肤肿胀或温度升高等症。
5、“扳机点”触发疼痛:疼痛可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触之即痛,多在唇、鼻翼、眉及口腔内等处,因怕引起发作,病人常不洗脸,少饮食以致面部污秽,消瘦,严重者身体虚弱,卧床不起。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6、周期性发作:三叉神经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不痛期渐短,逐渐影响患者进食及休息,以致痛不欲生,自愈者较为少见。
7、面部发生变化:疼痛发作时病人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四、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三支具有同时受侵者少见,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多为两侧交替疼痛,两侧协和同时发作罕见。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